第81部分(第1/4 页)
也正是因为西藏与印度有这种历史渊源,尼赫鲁的大印度联邦构想包括了西藏。当然,这是他的妄想。
文成公主进藏,李道宗送亲,蕴含很多机巧。李道宗既是宗室子弟,更是一代名将,他作为宗室子弟去送亲,谁也不会怀疑有他。作为名将,他可以暗中布置,图绘吐蕃的山川地理,收集有关吐蕃的资料。
在这之前,唐朝对吐蕃的了解并不多,有了这次送亲,唐朝对吐蕃的了解就清晰了许多。
文成公主进藏,开启了唐朝与吐蕃叫往之路,唐朝的商人、使者络绎不绝,唐朝上下其手,安chā人员进一步收集吐蕃的资料,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这绝对是深谋远虑,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
“这里,是积石山的山川地理,李昌国,着重研。”李隆基指着右手一排,笑呵呵的道:“进军吐蕃之路难就难在积石山,只要积石山越过去了,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这话太有道理了,若不是积石山的存在,阻挡了秦始皇那支无敌大军、汉武帝的强汉大军,吐蕃之地早就在秦汉之际就成了中国的领土,哪里等得到忽必烈来完成这一大事。
“好多!”李昌国一瞧,整整几大排,让人惊讶。
“数代人,上百年的收集,能不多么?”李隆基把李昌国吃惊的样儿看在眼里,大是欢喜,捋着胡须笑道。
“陛下,如此之多,臣一时之间哪里研究得完呢。”李昌国皱着眉头。
“这倒也是,是得给找个帮手。”李隆基沉淫着道:“要是李白在的话,这事最好办了。”
李白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要是他来处理这些事,绝对是信手拈来,极是轻松。可惜的是,李白眼下在大非川,不在长安。
“要不,朕下旨,把李白调回来。”李隆基打量着李昌国,征询他的意见。
“父皇,儿臣举荐一人可当此任。”李亨上前一步。
“何人?”李隆基眉头一挑问道。
“给事中王维!”
太子李亨大声回答。
“王维?”李昌国很是意外,这是大名鼎鼎的诗人,很多名篇留传于后世,为人称颂。
以王维之才,若是来担当此事,绝对没问题。
“他能文善诗,还工于作画,足当此任。”李隆基猛然想起有这一号人物。
王维的官途前半生还算顺利,自张九龄被贬后,他的官路就不顺利了。李隆基虽然知晓有这么一号臣子,要不是李亨提及,他还真想不到。
“李昌国,以为呢?”李隆基征询李昌国的意见。
“但凭陛下处置。”李昌国是巴不得马上见到这位名垂千古的大诗人,哪会不同意。
“好!传旨,召王维进见。”李隆基大声下旨。
高力士应一声,忙去传旨。
趁这空闲功夫,李隆基领着李昌国,为他介绍,道:“这是积石山,最多;这是逻些,这是……”
一一介绍,极是详尽,唐朝在吐蕃一事上下了大力气。
越听李昌国越是兴奋,有了这些详尽的资料,要灭吐蕃就容易多了。
“臣王维参见陛下!”
刚刚介绍完,只听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一个中年男子随着高力士进来,冲李隆基见礼。
李昌国一瞧,只见王维长相清矍,明眉俊目,长身而立,极是英ting,更有浓浓的书卷气息,一瞧便知是饱学之士。
李隆基打量王维,似乎在从脑海深处把王维翻出来似的,半天没有话。
王维少有才名,很有才华,深得名相张九龄赏识,在张九龄为相时很得重用。可惜的是,张九龄很快就被贬,李林甫当政,王维就被扫进“旮旯“里,要不是太子李亨提起,李隆基还真想不起来。
“免了!”李隆基手一挥,道:“王维,朕给派一件差事,可愿意。”
“请陛下下旨。”王维也记不清,有多少年没有见过李隆基了,闻言忙躬身请命。
“这位是李昌国。”李隆基朝李昌国一指,道:“们见过。”
“见过王大人。”李昌国对王维很是敬仰,言来很是真诚。
“原来是李将军!”王维脸上泛着笑容,笑呵呵的冲李昌国见礼道:“久闻龙武军双星之一,却是无缘得见,今日方才一见,实是荣幸!”
不容李昌国谦逊,马上又道:“李将军,打得好!”大拇指差点把屋顶捅破了。
河湟之战、鹰愁崖壮举、石堡城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