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对啊,谁都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于是,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家长就负责起孩子的所有事情。孩子逐渐长大后,为了让他专心学习,又剥夺了他的很多权利和自由,包括被教育的权利和自由,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对父母尚且如此,更别提对社会了。孩子没有感恩心,到底又是谁的问题呢?
家长要做的就是,教育的时候不要舍本逐末,学习虽重要,但丧失了最基本的教育,也就造成了最恐怖的后果!现如今,频繁跳槽的孩子们也需要家长来劝导。这个社会不会看你高兴不高兴,人人身上都有责任,责任来自别人的信任,是需要担当和感恩的。
养不教,父之过,我们家长还是回家写检讨书吧!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哈佛女孩远没有哈佛精神病患者多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是没有止尽的,小时候期望他能快点长大懂事,上了中学期望他将来考个好大学,上了大学又期望他找份体面的工作,步入社会又期望他能在大城市落户、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其实,把家长的心愿中最核心的部分提出来,就是希望孩子能好好地活着。
哈佛女孩的出现对全世界的家庭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冲击力,但还有很多很多的“哈佛女孩”不被人熟知,一旦了解,相信其掀起的波澜绝不亚于哈佛女孩。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哈佛大学的一位辅导员在自己的博客中说:“我快覆没了。”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显然,这个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而是一种常态。
“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这是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的“经验之谈”。
在哈佛,精神崩溃已经成为学校当前最棘手的问题。时常有孩子不明缘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心理医生不够用,药物不能解决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有人这样描述自己。
据说,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年仅19岁,在宿舍内自杀了。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她自杀前一晚,她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
我能感觉到,自杀是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国际预防自杀协会主席布莱恩·米沙拉说:“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超过了100万人,比死于战争、恐怖袭击及谋杀这三者的总数还多。也就是说,自杀者多于他杀者。”
哈佛已经是求学的最高点了,但是,高处不胜寒,他们并不快乐。做大明星,每天面对聚光灯,多少孩子为他们疯狂,可是这些天生的*,也宁愿以自杀结束。我也曾面对一些痛哭流涕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想要自杀,无奈之下想让我帮忙劝解;也有的家庭是父母选择了轻生,留下一个残缺的家庭,需要我这种外人的修补。自杀给家庭造成的伤害是无法计量的,尤其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让我们的社会多了一些没有欢笑、也恐怕将来没有依靠的人!
据统计,在我国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每年至少有25万人自杀身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他们有家庭、有亲人,每一天都有人要面对亲人自杀的巨大悲痛。
想一想前些天看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团里跑来一个小书虫,他上蹿下跳,像一个小丑,喊着“我敬佩你们”,他说他们全校的同学都为中国的远征军流泪,他年纪轻轻,却一定要上战场,最终死在了日军的炮火下,死得壮烈。那时候的年轻人,他们放弃读书的机会,要奔赴战场,不是为了牺牲,而是为了更多的生命能够得到幸福安宁。可是现在的年轻人呢,吃穿不愁,又能读书,却会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选择自杀。也许当他们到了我的年纪,就会想:“当时实在太傻了,多小的事情啊!”可他们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感慨归感慨,孩子的问题还是要慎重解决,我们必须反省他们自杀背后真正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暗示了什么?作为父母应该担负起什么?
当今,很多孩子因为成绩、早恋、家庭暴力等问题最后选择自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