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杨花谢,李花开
引子·杨花谢,李花开
杨花谢,李花开
光明圣王天上来。
北国景象,苍野茫茫,翠裘山岭群卧东方,一片大好风光。
长安东郊,终南大道,云霞薄烟飘飘渺渺,山河壮丽难当。
已是盛夏时节,终南山麓却阵阵生凉,怕是已被连日的阴雨冲淡了往日的骄横,像是一个暮年老者,弓着背卧在地平线上。
偶尔嘹亮的哭声划破了黄昏的宁静。
“老爷,老爷!夫人生了,还是个大胖小子!”
孟府内,祁妈妈的喊声冲散了孟尚书心中的焦虑。正在厅堂踱步的孟尚书惊喜不已,急忙推开了祁妈妈,向寝室奔去。
寝室内,孟夫人半卧在榻上,轻轻喘着气,额头上满是豆大的汗滴。她半睁着明眸,安详地凝视着怀中啼哭的婴儿。
孟尚书扑到床边,一面欢喜地看着白净的婴儿,一面轻抚着妻子的背。
孟夫人笑了,躺在孟尚书的怀中。
孩子不断地哭着,声音嘹亮却又悲伤。孟尚书起身,缓缓拍着婴儿的大腿,可他的哭声越来越响,似乎毫无停止之意。孟夫人以为孩子腹中饥渴,便撩开上衫,想给孩子喂奶。可那孩子却一把推开母亲,仍肆无忌惮地哭着。
孟尚书有些不知所措,却仍是满心欢喜地看着那婴儿。这是孟家第一个男婴,是孟尚书可以传宗接代的血脉。
门外,想起嘈杂的脚步声。祁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已站在孟尚书的身后。
“老爷,慧释长老想要见您,已经在大厅内等候着了。”
孟尚书一听慧释长老求见,忙起身出门迎接。这慧释长老是孟尚书的故交,为终南山顶上崇光寺的住持,常年行善积德,教化众生,又总帮助山下的贫苦人家,所以受到当地百姓的尊敬。因十二年前曾为失足跌下山涧的孟尚书治疗腿伤,慧释长老便和孟尚书结为忘年之交。这次慧释长老下山来见,孟尚书当然不能怠慢。
厅堂内,一老者身披淡黄色僧衣,手持一串佛珠,苍老的脸上皱纹交织,雪白的胡须轻轻抖动着。他一边捏转着佛珠,一边欣赏大厅墙壁上名贵的字画。
不多时,孟尚书便笑吟吟地从里屋走了出来。
“老师父久不下山,今日光临我寒舍,不知您有何见教。”
慧释长老转过身看着孟尚书,慈祥的脸庞上露出淡淡的笑容。
“听说尚书大人喜添一子,贫僧特来向大人道喜。”
孟尚书稍一愣神。妻子刚刚生下一子,自己还没有告诉外人,而这慧释长老却又为何知道。
长老似乎没有注意到孟尚书的表情,仍继续笑着说道:“既然是大人家第一个男孩,那当然是大喜之事。不知大人可否能让贫僧见一见那个男孩?”
“可以可以,当然可以!我正愁着如何给这孩子取名,今日师父光临,正好为这孩子赐一名字,在下深感荣幸。”孟尚书又重新露出笑容,说着就向自己的寝室走去。
这寝室是不允许外人随便进入的,而慧释长老是德行高尚的出家人,又是孟尚书的老朋友,孟尚书便大方地带着长老进了寝室。
室内,婴儿的哭声笼罩了整个屋子。祁妈妈正手忙脚乱地哄着那婴儿。见孟尚书回来,忙抱着婴儿来到尚书身边。
“老爷,您快看看吧!这孩子已经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我和夫人什么招式都试过了,可怎么哄也哄不住。”
孟尚书轻轻地接过孩子。那孩子似乎不懂得劳累,仍底气十足地哭喊着,仿佛想要震动整个儿孟府。
孟尚书不好意思地的朝慧释长老笑了笑,道:“让您见笑了。说来也奇怪,这孩子已经哭了几个时辰了,为何还收不住嘴?”
慧释长老没有说话,只是把胳膊伸进了孟尚书的怀中,慢慢把那孩子抱了过来,眼睛无意识地对住了那孩子晶莹的瞳仁。四只眼睛渐渐对视在了一起。
那婴儿哭声渐渐小了,且是越来越小,直到不哭了为止。
那种感觉,似曾相识,又恍如隔世。
孟尚书和祁妈妈吃惊地看着长老和他怀中的婴儿。
慧释长老将手中的佛珠放在婴儿的手上,那婴儿竟然没有防备之心地把玩了起来,还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我看这孩子跟我有缘,有些慧根,不如就先让他跟我回寺中住上些日子如何?”慧释长老毫无避讳地说道。
孟尚书脸上挂着尴尬的笑容,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