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踍(音悄),古同“骹”,小腿。
簇,聚集。
白鼍(音驼),白色的鼍。鼍,《本草》:“”扬子鳄,钝吻鳄科的一种爬行动物,产于长江下游,是中国特产。亦称“鼍龙”,俗称“猪婆龙”。《晋书·五行志中》:“ 孙亮初,公安有白鼉鸣。童郑�唬骸��兠��瓯称健D峡こ侵锌沙ど��厮啦蝗ヒ逦蕹伞!�薄�
竹蛇,即竹根蛇。王琦汇解:“《本草》:‘竹根蛇,《肘后方》谓之青蝰蛇,最毒,喜缘竹木,与竹同色。’”
射金沙,古代传说,水中有一种叫蜮的怪物,看到人影就喷沙子,被喷射的人就会害病,剧者竟至死亡。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汉光武中平中,有物处於江水,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闲驱竹马缓归家,如小儿般悠闲地骑着竹马慢慢回家,写蛮人的肆无忌惮。
槎(音茶),指土著百姓。
解:西南少数民族造反,而官军无所作为,只会徒然杀害无辜百姓。
32 屏风曲
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
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沈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
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注:
交关,开合的关钮,犹今之铰链。
绿鸭,形容水如鸭头之绿。
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因其形如钱,故名。此处形容屏风上的小荷叶。
团回,周围四合。
六曲,边沿曲折六次的灯台。
膏兰,油脂与香草。此指昂贵的灯油。
金蝉,古代妇女所用金色蝉形的贴面饰物。
沈香,即沉水香。见前《贵公子夜阑曲》注。
茱萸,植物名。香气辛烈,可入药。古俗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能祛邪辟恶。三国魏曹植《浮萍篇》:“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西京杂记》卷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觥(音公),中国古代用兽角制的酒器,后也有用木或铜制的。
绾带,古代酒杯高脚,可用带绾系,即“合卺”之意。合卺(音紧),古代婚礼中的一种仪式。剖一瓠为两瓢,新婚夫妇各执一瓢,斟酒以饮。后多以“合卺”代指成婚。《礼记·昏义》:“妇至,壻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酳。” 孔颖达 疏:“卺,谓半瓢,以一瓠分为两瓢,谓之卺。壻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酳,故云‘合卺而酳’。”
楚女,指穷人家女儿。
解:
屏外屏内,贫富有天壤之别。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33 南山田中行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台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
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注:
漻漻(音辽),形容水清澈。
啧啧(音责),形容虫、鸟轻细的叫声。
云根,深山云起之处。晋张协《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唐杜甫《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仇兆鳌注:“张协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冷红,寒冷中的秋花。
叉牙,参差,歧出不齐。唐韩愈《落齿》诗:“叉牙妨食物,颠倒怯漱水。”方成珪笺正:“王文考《鲁灵光殿赋》:‘枝掌杈枒而斜据。’李善注:‘杈枒,参差之貌。’此不从木,盖古通用。”唐柳宗元 《辩文子》:“其意绪文辞,叉牙相抵而不合。”
蛰(音折)萤,谓因遇冷而光不甚明亮的萤火虫。王琦汇解:“蛰萤,萤遇冷气,光不甚明。” 蛰,动物冬眠;藏起来不食不动。
石脉,石隙。唐于鹄《山中访道者》诗:“把藤借行势,侧足凭石脉。”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岩洞》:“栖霞洞,在七星山。……铿然有声,如鼓钟声,盖洞之下又有洞焉。半里遇大壑,不可进,一路北 行,俯偻而入,数步则宽广,两傍十许丈,钟乳垂下累累,凡乳床必因石派而出,不自顽石出也。”
鬼灯,鬼火,磷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