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4 页)
俺在外头听。
老奶奶在里头爬,
俺在外头砸。
老奶奶叫俺小乖乖,
俺把老奶奶扒出来。”
教这儿歌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一天到晚坐在纺车怀里纺线的老奶奶。
经过上个世纪那场大灾荒的人,差不多都偷过地里的庄稼。有人为了活命,连丢在地里的死孩子都捡来煮了吃,偷把豌豆荚儿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妈妈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47)
刚开春豌豆秧动长儿,人就大把大把地采,腮帮子揎得一鼓一鼓,两个嘴角冒绿沫儿。眼见它开花了,结荚了,摘下来连皮儿填嘴里,一股苦涩的青气,等它饱起来有了籽儿,一咬一包浆。籽儿上饱,黧豌豆荚儿就咬不动了。再等到籽儿发硬,豆荚白背儿,搁锅里煮煮,上下牙咬着一捋,外面那层嫩皮儿和里面的豆籽儿捋到嘴里,香,面,鲜。最好的是大籽儿白豌豆,孩子们叫它“洋豌豆”。这种洋豌豆,一个籽儿带起一个窝儿,肥嘟嘟,白胖胖,搁在手心里沉甸甸的,活像弯腰弓背的虾,无论生熟,都可以囫囵着嚼,洋豌豆的皮儿是软的,没有咬不动的壳儿。
豌豆多和大麦混种,也有耩小麦的时候带些豌豆,种成豌豆搅子的。豌豆秧丝丝穰穰,挺不起身腰儿,和大麦小麦混杂着种,能抗风,不倒伏。豌豆开花满天星,对把儿的两朵儿三朵儿,有粉有白,中间的心儿黑得起绒,看上去像是落了一地蝴蝶儿。
上初中的时候缺钱又缺粮,常常饿得头晕眼花,好容易盼到星期六,一路小跑出了县城,遇到一块豌豆地,哪怕刚下过雨,露水汤汤的,也挡不住跳到地里去,扒开带卷须儿的豌豆秧,拣着那成双成对儿饱胀又不白背儿的豌豆荚,连三赶四摘下来往嘴里填。一边吃着,不时抬头瞭望,远远地看见有人过来,赶快跑出来。吃饱了,再摘两口袋白背儿的带回家去。明知是偷,却没有丝毫的犯罪感,只觉得新奇,刺激。
天苍苍,地茫茫,春光明艳艳,其间有个小人儿偷豌豆儿,即便真的有神明,也不会忍心责罚这样一个饿孩子吧?
捆麦
捆麦的人半弯着腰,在麦铺子上抽一把发青或是露水打软的麦秆子,一分两半儿,穗儿对穗儿抓着麦脖儿十字交插绞个劲儿做成麦要子,一反手按在麦铺子上,抱起来翻个个儿,根对根拧紧,再把撅起来的茬头往要子里一掖,就是一个麦个子。若是一镰挖个窝儿的好麦,铺子堆起来老高,两截儿的要子捆不住,得接成三截儿的,捆出来的麦个子牛腰一样粗。
捆着捆着太阳高了,麦秆儿焦得一拧就断,近处若有八成熟的麦地,就去割一抱子回来,要是没有,抱一铺子麦去沟里河里湿湿,一小把儿一小把儿分放在麦铺子上,再焦的麦也被收束得停停当当。
一地麦个子像一地不哭不闹的乖孩子。静等着车来了拉到场里去。
焦麦炸豆儿的季节,最怕的是黑风陡雨,疙瘩暴云从天边涌上来,不等雨点儿落地,打头儿的大风就把一地放倒的麦子刮成了乱麻柴,拉不及,就得捆。壮劳力忙着割,捆麦的大都是平时不下地的上岁数人,再娇养的孙子孙女儿,这会儿也抱到地里来了。
两个麦个子头顶头立在地当间,后边再靠一个支稳当,上头搭件儿白布衫儿,这就是老奶奶给孩子们搭的窝儿。里面摊半铺子麦,衬个白底儿蓝道儿的土布床单儿,几个月大的娃娃躺在上面,扳着自个儿的小脚丫儿啃着玩儿。守着他的女娃儿不过三四岁,只是竖起腿儿会跑,渴了饿了能喊喊大人。
小弟弟不闹,小姐姐乐得自个玩儿。拔掉麦茬,平出一块地,横扒扒竖扒扒,扒出几条沟儿,捋一把涩萝秧揉揉,把米粒大的籽儿种下去,一阵子忙得她鼻尖儿冒汗珠儿。左看看,右看看,咋还不出芽儿哩?不如种点现成的吧,就站起来去薅草,红秆儿的,绿秆儿的,独根的,须根的,薅下来都有铜钱大鸡蛋大,一棵一棵栽到“地”里,不用发芽儿就长大了。心里美滋滋正想笑呢,小弟弟不知是渴了还是饿了,嘴一撇一撇哭了起来,慌得她赶紧去抱,不小心就撞倒了麦个子。房倒了,屋塌了,两个娃娃被砸痛了,齐声大哭。
老奶奶丢下手中的麦要子,磕磕绊绊赶过来,抱起小的,拉起大的,又是擦泪又是哄,小乖乖,别哭了,奶奶给您唱个歌儿:
“腊八粥,咕嘟嘟。
客来了,没得了,
客走了,又有了。
妈妈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48)
蝇子叨俺一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