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1、泰和帝 。。。
御书房里年青的帝王轻按着眉心,眼睛动也不动的看着明黄御桌上的战报。
半月前,西北悍族匈奴大汗莫柯率三路大军奇袭大宁的幽州、通州、贺州。半月里与大宁军队交手十次七胜,所过之路势如破竹,士气大涨有直逼帝都之势。
且不说泰和帝一开始对匈奴并不在意,以为和以往一样不过是在边陲强抢些物资罢了,哪知到今日才知那莫柯大汗居然有问鼎中原之心。
先皇前半生戎马生涯,穷兵黩武,到了后半生才学会修生养息。当今天子便是先皇修生养息后的才有的,而在太子下的三个皇弟也是后来慢慢添出的。二皇子也就是当今的秦王,三皇子宁王,四皇子瑾王。
虽然大宁经过二十年的修生养息,但也改变不了兵源稀薄的现状,何况近年来户部各项开支庞大,军饷未必那么富足。到了明日,这两个问题必然成为文武百官相互争论的交点。
比起这两个问题,泰和帝更头疼的是明日朝上的点将。大宁有两个大将军,一个镇守西南,一个镇守东北,其余的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到现在两面的外族虎视眈眈,哪里来得及也不敢将两个大将军召回,偏偏其他将领又不能服众。防得了这边防不了那边。
书房里有两个人,一个人自然是头疼不已的泰和帝,另一个便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少年丞相虞城贺。
虞城贺是当今太后的父族的小辈,从小跟着泰和帝长大,算是青梅竹马。泰和帝还是太子之时,先皇宠爱二皇子,几度欲以‘立贤不立嫡’之名废太子让二皇子上位。只有虞城贺一直陪着自己身边不离不弃,几度为自己奔走,为自己的东宫之位劳心劳力。
对于虞城贺说的愿领兵驱逐外族,泰和帝是万万不会答应的。首先,虞城贺不过一介书生,就算会带兵也不过是纸上谈兵,胜负难说。再者,朝中缺不得虞城贺,那些个文官也是个个难缠的主,少了虞城贺那张利嘴,泰和帝更是会内外难顾。
泰和帝登基四年,并无什么大的建树,对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也并不是很赞同,所以要得臣心也不是那么容易。外加,四周的蛮夷之族虎视眈眈,总给人一种国之将危的错觉。而三皇子,四皇子如今虽已封王爵,赐了封土,帝王家无父子,无兄弟,两人对帝都之心自然不会死。
此刻,去幽兰殿的太监总管回御书房复命。泰和帝看了一眼做事一向谨慎的大太监,淡然的问,“他今日做了些什么?”
大太监俯身尖声说,“今日也同往日一般,睡到自然醒,练了两个时辰的长枪,一个时辰的射箭,太子殿下去和他玩了两个时辰,现下正在殿里品酒观舞。”
泰和帝皱了皱眉,“太子与他谈
1、泰和帝 。。。
了些什么。”
这是泰和帝每日必问的问题,大太监想也不用想就回答道,“起先是说一些光怪陆一的事情,后来便说了一些治国之道,太子虽小不过那位主子讲得也很浅白剔透,是极为有理的。”
泰和帝明显有了兴趣,“哦?那他有没有讲关于匈奴的事情?”
大太监跪地埋着头,声音依旧尖锐,“没有,那位主子今天给太子殿下讲的是是如何对付朝廷上那些爱嚼嘴皮子的言官。”
言官,也就是谏官,这在哪个朝代中都不乏见,没事的时候他们都哑巴一般,彬彬有礼,很有大家风范,可只要一有点风吹草动,那就是脱了羊皮的狼,什么样的都有,端着一张嘴皮子说话不腰疼,什么话都敢说,从不怕犯上。要是哪个皇帝拿言官开刀,人家还得摆几回流水席请客好好庆祝一番,那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那人的名声更是会高涨好多段,动不动就抬出了圣上别让天下学子寒心。
这种人,让泰和帝有恨又怕又烦,恨不得永远见不着他们。
大太监见皇帝不说话,便知泰和帝想继续听,就继续道,“那位主子说,遇见那种自谓清流名士的言官,除了为首的那一个其余的该杀的杀,该骂的骂,别把他们当人看。而为首的直接将他晾在一边,理都不要理,哪里凉快让他站哪里。那位主子还说,对于言官,杀一儆百还不够,还得当他们的话是放屁,就当听了两折烂戏,听完拍手就走,下回不听了就是。”
泰和帝听大太监这么一说,也觉得有理,平日里被那些言官骂得狠了也都只能忍着,现今有了这法子,倒是可以好好用用。
泰和帝挥了挥手,大太监识趣的退了出去。
“虞卿对此有什么看法?”泰和帝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