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煎茶论道(一)(第1/2 页)
一个月后,大兴城中的裴府内,新建的书房下的谈话密室里,王世充跟裴世矩相对而坐,相谈甚欢。
王世充上次离开大兴出奔的时候正是六月中旬,这次他在外面足足跑了四个月,回大兴的时候已入十月,天气转凉,已入初冬,而这会儿两人也都在绸缎衣服外加上了两件貂皮袄子,加上这密室内正煮着的一个盛水釜下面烧着的炭火,更是让两人的额头已经微微地沁出了些汗水。
王世充一边擦着额上的汗水,一边看着裴世矩正在手里折腾的一块黑糊糊,象面饼一样的玩意儿,笑道:“弘大,这个就是你跟我说过的茶叶吗?”
裴世矩笑了起来:“这个可是这些年来才开始在我们关中地区流行起来的新玩意。名叫茶叶,你那次远征江南平定叛乱的时候,想必见过。”
王世充心中暗笑,在他穿越前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日常饮料的东西,在这时候居然还没流行,只是少部分上层阶级中流行的奢侈品,他在穿越前也很喜欢喝茶,刚穿越时却发现这个时代在关中几乎无人喝这东西,还很是不习惯了一阵子。
王世充看着裴世矩手中的那块茶饼,看着感觉象是后世的普饵茶,不是那种江南碧螺春,龙井那种叶子状,便问道:“这个茶是西宁州那里滇黔一带的吗?”
裴世矩抬起头,摇了摇脑袋:“不是,这个是江南那里的,这茶叶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了,不过当时是当成药来喝,后来人们才发现这东西很管用,可以提神醒脑,益智袪困,对肺病痰多的人也有好处。
当年两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风流,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等人以茶代酒之举。更能出这些名士志向高洁,与众不同的品味,这饮茶之道,可就在南方流行了起来。”
王世充对这个倒是没听说过,他只知道在北方。除了酒以外,最流行的就是各种奶制品了,自五胡乱华以来,北方的胡汉杂居已经几百年,胡风强烈,乳制品盛行,即使是寻常人家,喝些酸奶,吃些乳酪也是非常正常的,反而是这茶叶却是极为少见。这样一听,才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裴世矩终于发现有一个王世充几乎一无所知的地方,心中窃喜,索性多了几句嘴:“这南方的茶道还跟他们的清谈,玄学有关系,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
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
最初的清谈家里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渐渐发展到一般文人,这些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而煮上一釜茶,坐而论道。就是最有这种名士范儿的举动。
六年前我朝平灭南陈,这些南朝的皇室和贵族们,也都被迁往关中,他们就把南方的这种喜欢清茶论道的风气也带了过来,对了,你那个极乐山庄不是经常有这些南朝的公子哥儿们去吗,怎么没见过这东西?”
王世充不屑地勾了勾嘴角:“来我那里的有什么名士?都是帮色中饿鬼,一边喝酒一边服五石散,然后戴上面具脱得光光地,就在那些楼里跟歌姬舞女到处野--合,我看的都想吐,就这帮东西也能人模狗样的清茶论道?弘大,你别开玩笑了好不好。”
裴世矩皱了皱眉头:“怎么会这样?南朝的名士我也接触过一些,象虞世基、虞世南、裴蕴,都是非常优秀的文人,他们应该从不去你那里的吧。”
王世充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笑道:“还真是对这几个人没印象,大概真正的名士也不会来我那个高级青楼吧。”
两人说着说着,裴世矩把茶饼掰下了一小块,放到了手边的一个平底小铜器里,而这个小铜器只有手掌大,向外伸出一个长柄,有点象一个后世里的平底锅的样子,裴世矩拿过一个火盆,把这面平底小铜锅在火上烤着,不时地动一动手,让整个锅底都被均匀加热,而锅中的茶饼也开始在热力的作用下渐渐地碎裂,干燥,变成有点粉状的的东西。
王世充第一次见到这种所谓的茶道,睁大了眼睛仔细看,只见裴世矩拿过一个纸袋子,把烤成粉状的茶末倒进了袋中,放在一边阴凉着。
然后裴世矩又拿过一只打磨得很精细的小石磨子,有点象药铺里那种捣药的药杵臼,把茶末又倒进了小石磨子里,用一杆玉制的小茶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