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页)
看的,一个老头也抢着衔在嘴里,难免被人认为弱智了。所以这样的人其实都是才力不济的人。而这个李以荐的可恨处就在打牌子。〃
尤美说:〃打牌子?〃心想打牌倒是听过,打牌子不知又是什么意思。
汤铭新说:〃就是……这么跟你说吧,你看过伊索寓言么,里面说的蝙蝠就是那种打牌子的人。〃心想说错了,蝙蝠是蝙蝠,绝不是人,连忙纠正:〃蝙蝠就是常打牌子,迷惑别人的。你想,蝙蝠在飞行的鸟前它总会充当有脚会走的兽,以显示自己脚踏实地,在真正会爬行的兽面前,它又充当起鸟来,以显示自己会飞而高人一等。〃突然汤又灵机一动,想到了个相似东西:〃这其实和美女作家的道理是一样的,往往那些女人,在作家面前说自己是美女,以显示自己的自然灾害没有作家那么深重。而在真正的美女面前展示自己作家的身份,以显示自己是有思想有见地的女人,实际上她们在哪边都是晃荡的半桶水,既算不得美女又算不得作家。〃尤美听得差点把点心吃呛了,笑和咳搀和着。
第一部分: 第6节:被气得吐出三两血
汤铭新看尤美被自己的话逗乐了,继续说:〃那个李以荐就是这样的人,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成为专业'序作家'了,劣质的序言写得快比仅有的几本代表作都多了。比如上海有个叫《拨苗》的杂志,这个杂志也真是的,起这个'拨苗'的名字,别人不仔细看准读成拔苗。这杂志就常请李以荐出场抬轿,身份准就是'朔大驳倒',这位名副其实的'朔大驳倒'打着朔方大学牌子的行为,似乎也暗示着朔大学者的水平都跟他一样的浅薄。仿佛中国文学没了他就会像铁达尼撞冰山一样沉没。而他又在朔大这些学院派面前装出一副和社会联系紧密、关心社会的热心样子。这些热衷于搞社会活动的人,其实都是学问做不好的人。你说他两面显摆,像不像蝙蝠。我在想是不是朔大地位下降的原因跟这些浮躁的伪学者有直接的关系,博导们的声誉都是让他这样的人给'驳倒'的。
尤美从没听过这么有意思的言论,好像复旦老师四年课上的观点凑一起,都没坐在面前的汤总新奇,正怀疑是不是旁观者清的真理也适用文坛,同时也觉得人家李以荐也是混口饭吃,不容易,用不着对付蟑螂一样赶尽杀绝,心里反倒为那个李以荐感到可怜起来。汤总觉得尤美听了自己的话,似乎比她嘴里吃点心还津津有味,劲头更大了,继续扒另一位姓李的皮。这位李先生,要是知道同一城市的茶楼,有人揭他的短,准会两耳发烫,其颜色绝不亚于红烧猪耳。
汤铭新说起李红海来,比说那位博导更不留情面:〃这个人的名字一看就是出生在'文革'的时代,好像他的父母曾打算把他培养成一个拿红缨枪砸'四旧'带红袖章出没于红色海洋的人,不料他父母的愿望落空,'文革'突然结束,'红海洋'的名字却留了下来,好像一巴掌下去,脸上留下的印子难以消却,外人可以顺着印子推断出他曾被狠狠扇过一巴掌一样。〃
尤美听了咯咯的笑,那笑声要在鸡屋,准被误以为是只下蛋的母鸡。
汤继续说:〃后来据说他从某地考上了金陵大学的委培博士,毕业后想留校,不过委培就是委托培养,好像是穷人家把小孩寄养在富人家一样,图个口食好些,孩子的所有权还是父母的。金大实际上更因为他的生活作风而不愿留他。后来他干脆违约到沪江大学任教,但据说生活作风的老毛病还是照犯不误,骗了不少女生。〃
汤总说得很兴奋,毫不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曾有〃骗〃女生的经历,好像这是中国读书人的通病,都是手电筒照人,并不愿意照着自己,尽管刚才汤确实已把这个李红海不为人知的一面展露无疑,已算得上是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了。汤接着说:〃后来李红海大概某天晚上吃维生素时拿错了药瓶——吃错了药,觉得中国文学已大没前途,没他站出来已毫无发展的可能,于是大写悼词,写了一份还不够,后来觉得中国文学可能没救到了极点,他又整出了第二份悼词,让他金大以前的文学导师不解,直恨自己怎么带了这样一位适合到殡仪馆工作的学生,气得吐出三两血。〃
尤美听着觉得这个李红海确实可恨,居然能把导师气得吐血。
见尤美听得更感兴趣了,汤总恨不得把所有的这些伪学者的事讲给尤美听:〃李开始我还不关注他的,因为他的功底不怎么样,后来我在书店见到了他的一本《12点之诗学》。其实我倒觉得改成《13点之诗学》——推迟一小时更合适一点。〃
尤美听这个创意很符合上海话的调侃,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