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骊山女本听到云霄说收弟子,心情灰冷,但听其后来一说,却是又转好起来。于是再次拜谢道:“多谢长者恩赐。”
是时,云霄显现本身,教授骊山女学道。那玄清道法博大精深,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领会的,即使以骊山女的资质也只是懂得皮毛而已,云霄还连连称她进步神速。云霄一时心猎,把那山岭用大神通聚起灵气,又设阵法建一洞府,以供临时用。在骊山女修道筑基有所成后,云霄就离开而去,骊山女很是舍不得,再三拜谢。
自此以后,骊山女便留在此处修炼,而她更是命名此山为骊山,自号骊山老母。而她受得云霄授道大恩,更是留在凡间界讲授玄清大法,使得玄清一门在凡间终于也传下了道派,才真正合盘古四清正名。一饮一啄,因果循环,果有天定。
再说云霄离开骊山女后,她还记得师命交代,于是向函谷关而去,在那等待老子分身李耳到来。中原之地,虽然比不上地仙界灵气充足,但比之其它地方却是一个好的修炼地方。若出了函谷关,便是荒夷之地,修炼人少之又少。云霄来到函谷关左近,在那山头寻一处地方安了个道观,日日讲道。
自云霄到来后,那道观立时兴盛起来,求福避祸、问吉求安、向道修行尽皆有之,可谓香火不绝。云霄立的是四清,拜的是四教,讲的是道教大法,劝人向善,修道了真,显神通而灵验。
当时百家争鸣,各种学术都有,先后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流传于世。那俗世中人未开灵光,不懂玄门神奇,也不知大道人生。因此,太上老君也下得凡来,以教化众生。云霄此时行那教化之事,功德无量,世人都称她为“慈悲元君云霄娘娘”。
第十四章 老子化胡
再说人教太清教主分身太上老君以人身显迹人间,做那周之守藏室史。孔子闻其贤名,遂远道而来,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他礼乐大伦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
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我听说,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贵,没有财来送你;只好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的人,其之所以遇难而导至于死,在于好讥讽他人的缺点;善辩而通达的人,其之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赞扬他人的短处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希望你能记住。”
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孔丘一行人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道:“人的年华逝去就像这河水一样,不分昼夜!黄河的水奔腾不息,人的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听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于天地之间,乃与是天地一体的。天地,自然事物;人生,也是自然事物;人有幼、少、壮、老的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的交替,有什么感伤的?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我忧的乃是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因此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的感叹罢了。”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己运行,日月无人燃而自己发光,星辰无人列而自行运转,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所为,哪需劳人来为?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的道理、自然的法则。顺自然的道理而趋,遵自然的法则而行,国就会自治,人就会自正,哪需要津津于礼乐而提倡仁义啊?津津于礼乐而提倡仁义,则违背人的本性远了!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越远啊!”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为什么不学水的大德呢?”孔丘道:“水有何德?”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啊:众人处上,水独处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