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候远山露出满面的期待:“小人自开始靠这炼钢吃饭,就立志想造出最好的钢,可惜,在江南一直没有机会,这个炼钢作坊其实只是出产一般的苏钢,小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为少帅炼出最好的钢。”
周虎臣笑了,无论来卖功也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好,这个候远山看来还是真的有办法能够炼出更好的钢。
“说吧!是什么方法?若是可行,我们立刻开始,只要能练出好钢,我再给你加一倍的薪水,怎么样!”
听到周虎臣的许诺,候远山赶紧开口:“谢少帅,小的不知少帅是否听说煤精?”
煤精!周虎臣好像有一点点印象。。。那东西好像是用来雕刻的。
“那就说说,这个煤精到底是什么?”这煤精估计和周虎臣想到的煤精不是一种东西,周虎臣直接问:
“回少帅,这煤精就是煤石燃烧后的精华之物,用来炼钢再好不过!”
周虎臣瞬间明白了,这煤精果然是煤精非彼煤精,分明是焦炭啊!
炼钢的最好燃料应该就是焦炭,不是明代冶炼匠人普遍应用的煤炭或木炭,炼焦炭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焦技术和使用焦炭的国家;焦炭的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民重要的科技成就和贡献之一,它起源于宋代,对于冶金行业的发展和煤炭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的炼焦方法;主要是指把炼焦煤在土法炼焦炉内;烧炼成焦炭;不同于近代的高温干馏方法。
焦炭在明季之所以没有被大规模的应用,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成本,也就是使用焦炭过于昂贵,所以没有推广开来。
人才再次扑面而来啊!
周虎臣的笑容绽起,这山西不缺煤炭,这个提议简直是太妙了:“候工首会炼焦。。。煤精吗?”
“小人没有炼过煤精,但知道炼制煤精的方法,小人还知道,炼煤精比炼钢容易得多,所以。。。”
每一种技术的进步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这就是典型的例子。利用焦炭炼钢不是什么发明创造,可是,大规模利用焦炭炼钢绝
对是一种进步,一种巨大的进步。煤中的杂质较多,炼出的钢铁自然质量欠佳,而焦炭却完全可以回避这个缺陷,不用焦炭,周虎臣就是一个傻缺了。
用焦炭炼钢贵吗?一点不贵,起码对周虎臣来说不贵。山西不缺煤,不缺铁,周虎臣不缺银子,更不缺人。
古人需要的是实践,而周虎臣需要的是指出正确的方向,并给他们提供条件。梦想中的钢铁长城就在周虎臣眼前晃动,周虎臣的敌人现在不是李自成,也不是残暴的满清,而是时间,因为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
第86章 薪火传承
【感谢紫檀竹的打赏!就要10。1长假了,祝大家节曰愉快!】
大同的夏季对于来自江南的人来说,除了有些感觉干燥,绝对说不上热。
说干就干,在一片火热中,在无数人的参与下,一座座炼钢窑炉,一座座煤精窑以最快的速度在工坊的最北端开始建起。
周虎臣眼着一天天在建起的窑炉,看着来来往往在忙碌的人,不停的有人在加入这个团队,一切仿若梦境。也许真的是那个“号令之旗”在起作用,这种在逐渐强大起来的感觉是那样的不真实,让周虎臣感叹不已。
“少爷,有一名匠人来找您。”
来的是一名家丁,看来又是匠人有什么事情来找周虎臣了:“让他去我的办公地吧!”
来找周虎臣的这名匠人三十来岁,平平无奇的长相,平平常常的身高,周虎臣对他没有什么印象。
“小人姓周名沫,字景澜,苏州人,是这些火炮匠人的匠首。”
这个周沫与其他匠人有很大的不同,竟然还有表字,周虎臣还看出了他的高傲,因为,这个周沫并没有直接跪下去,当周虎臣示意他不必跪的时候,这个周沫迅速起身行了一个揖礼。
很有个姓,周虎臣喜欢这样的人:“周匠首竟然还是同宗,来,不用客气,坐!”
“小人的家师是长洲子珏先生。”
很直白,可惜,周虎臣真的不知道长洲子珏先生是谁,应该很有名气,他静静地看着周沫继续等待下文。
“家师姓薄名珏,字子珏,号子珏先生,昔年曾随张大司马驰援安庆,安庆一线所有的新铸火炮都是家师所经手。”
周虎臣明白了,这个周沫的老师是张国维的旧属,那个薄珏应该是张国维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