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年度预算和五年规划(第1/1 页)
赵桓总觉得有些无力,怎么跟这人讲不通呢? 他如果能够回到一千年之后的改革开放前后的华夏看一看,他就能理解为什么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了。 在六七十年代华夏物价就非常低,百姓手里也没什么钱,大家日子都不好过。 改革开放之后,生产力极大发展,物价飞涨,但百姓的钱却也成倍的增加,生活反而好了。 所以物价涨并不当然地导致生活变得不好,关键看收入的增长情况。 赵桓对李若水说道: “价格直线下降,导致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因为手里有钱的是士族阶级,由于通货紧缩,导致他们手里的铜钱大幅升值,同样数量的铜钱能买更多的土地。 而百姓却因为手里没钱,买不了什么东西,日子过得更苦。所以整个汉宣帝时期,流民数量是汉朝最多的。” 李若水叹了口气: “竟然是这样,臣之前没注意到这些细节。” 赵桓一摆手:“好了,这一场关于货币为什么要发行?怎么发行和发行多少的问题,朕觉得不用再讨论了。 朕只想告诉你,你的担心也是朕的担心,所以就由你来担任监督货币发行的监钞,掌控价格波动情况。” “臣领旨!” 李若水很高兴,没想到赵桓耐心的给他讲解了这么多之后,最终目的只是想让他来监督货币的发行,不至于乱发。 他对皇帝博大的胸怀和胸襟深感敬佩和赞叹,忙又躬身施礼。 赵桓说道:“另外,下一步朕要任命五个财政大臣,替朕研究国家财经政策以及国家发展计划。 朕决定把你吸纳进财政大臣之中,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把一定的精力花在为整个大宋朝如何用钱上多多思考。 财政大臣眼界要宽,要从全局角度着眼,替朕出谋划策。” 李若水大喜,以前朝廷的钱都是皇帝拍脑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太上皇当皇帝的时候,除了把大把的军费浪费在了三冗里面,还把天下的钱财全都拿去修建他的艮岳,供他花天酒地享乐去了,大臣根本不可能对钱财怎么用表达想法的。 即便劝诫上书,皇帝也当没看见,依旧我行我素。 虽然财政收入远超前朝,可是依旧捉襟见肘,搞到最后金朝入侵的时候,国库居然拿不出钱来奖赏军队作战。 而现在,皇帝要任命财政大臣专门对怎么花钱做出安排和计划,李若水为此心情格外的激动。 国家如同小家,钱财要有计划的进行开支,看见皇帝终于走上理智花钱的正轨,他怎能不让他高兴? …… 礼部尚书李弥逊组织吏部的人撰写了开恩科方案,呈报到了赵桓手里。 赵桓立刻看完觉得可以,便批准了方案,下旨开恩科,两个月后举行。 李迒负责起草的《皇家金行法》和《商业金行法》也草拟完毕,呈送给了赵桓。 这些都是按照赵桓所说来制定的,所以大的内容没问题。赵桓看过之后,提笔做了一些修改,便下旨颁行天下。 同时,让李清照在《大宋日报》上全文刊登,并让李迒写了评析文章,也一并刊登。 只不过,很多人不明白这两个法是啥玩意儿,并没有引起什么波动。 随后,赵桓下了一道圣旨,任命赵鼎、李纲、梅执礼、李若水、赵开五个人为财政大臣,职责是研究朝廷下一年度财政预算方案和未来五年的经济规划。 户部负责草拟方案,并尽快提交财政大臣会议讨论。 皇帝赵桓要使宋朝整个财政经济走上正轨,不能够由皇帝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 对于这个新的职务,财政大臣李纲等人都没听说过,不过圣旨中明确了他们的职务却又是非常重要的,都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这所谓财政大臣是临时差遣,不是常设机构,五个人都是兼职。 其实,皇帝如何用钱只需要他们作为顾问提供意见,最终方案还是得皇帝来拍板,就算看明白这一点,他们觉得感到这是皇帝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为此,李纲等人都激动不已,随后的几天里绞尽脑汁的思考朝廷的钱在未来的一年和五年里该怎么用? 几天后。 赵桓召集的财政大臣会议在崇政殿举行。 除了他们五位大臣之外,赵桓还让相关衙门的副职也都列席了会议。 另外,女官李清照作为《大宋日报》的总编辑和皇家撰稿人,也列席了会议。 赵桓并没有给户部任何指点,没有告诉他们这年度预算与五年规划该怎么写,就让他们自己想,看看能想成啥样子。 其实,这些钱该花在哪里,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想法。 由于他没有指点,所以这一次会议也就是初稿审议,不指望一次会议就能定稿,毕竟这可关系到下一年度和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 其实,这一次的会议也起到一个宣传和鼓劲的作用。 户部将方案都已经刊印,事先发到了与会者手中,都已经看过了,会上就不再通念,直接发表意见。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