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3 页)
此战奠定了曹操北方霸主的地位,而战争最后的转折点居然是曹操,在袁绍后勤储备中心乌巢,所放的那场大火。
首战,斩颜良。
战争地点,白马。
战争成绩单:刚刚投降曹操的关羽,“于白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头而还。”
次战,诛文丑。
战争地点,官渡附近。
战争纪绩单:曹操带领他的先头部队,五六百余骑。与袁绍的先头部队相遇。袁绍先头部队六千余骑,军事将领:一、刘备;二、大将文丑。军力对比,十比一。曹操出其不意,“纵兵出击,大破之”,斩其大将军文丑。
两场小战,曹操颇有斩获,“绍军为之夺气。”
但战场的小胜,并不能扭转曹军力上的劣势,许多人都认为曹操必败无疑,豫南太守刘辟,首先“叛操应绍”,袁绍派刘备,将兵支援刘辟。
刘备是当时汉献帝刘辨的皇叔,在当时的汉王朝,有政治风向标的作用,而刘备这个人,比较会做政治工作,他到了豫南之后,在汝州、颖州之间,策动群众,起来造曹操的反。附近的许多郡县,都倒向袁绍。
《资治通鉴》里说:“自许之南,民不自安,曹操患之。”
三战,逐刘备。
因为刘备在后方捣乱,让曹军不得安宁,所以曹操,只能从驻守官渡曹军之中,分出一部分兵马,命曹仁统领,至汝、颖二州剿灭刘备。刘备被曹仁“破走之,尽收复诸叛县而还。”
从前三战中可以看出,在参加官渡大战之前,曹军虽然在数量上,虽然不能袁军相比,但其部队机动能力还是相当强。
建安五年九月,袁绍各地方兵汇集官渡,拉开架势,想和曹军进行大决战。
谋士沮授向袁绍进言:“我军虽有十万之众,但机动灵活性不如曹军。而曹军资储不足,利在急战;我军资储充足,利在缓战。不若高壁坚垒,与曹军打一场持久战。”
但袁绍没有把沮授的话当回事儿。历史里也评价,袁绍这个人最大的缺点是不知“从善。”
四战,霹雳车、地道战。
两军于官渡相遇后,果然曹操急于求战,主动出击,结果与袁绍打了一个平手。
“不胜,复还,坚壁。”
袁绍派许多军队,把曹营围了起来,发动攻击,“作高橹,起土山,”袁绍的士兵,站在高橹土山之上,向曹营里的士兵射箭。
曹军将士怕被头顶的如蝗的飞箭射中,所以皆“蒙盾而行”,把作战用的盾,顶在头顶当头盔使。虽然也能抵挡袁军的飞箭,但袁军的“高橹”、“土山”耸立在曹营之外,对曹军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 从乌巢的那把大火开始之二
曹操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他想出了一个奇思妙想,发明了“霹雳车”。所谓的“霹雳车”,像一个巨型弹弓,能发射较大的石块。这种巨型弹弓在冷兵器时代,对敌军的一些木质的军事设施,有较强的破坏力。曹操的“霹雳车”制成后,
“霹雳车发石击绍楼,皆破”!
袁绍其实也一个爱动脑筋的军事高手,他看到己方的“高橹”,被曹操发明的“霹雳车”击毁之后,便想出从地下挖地道的法子进攻曹军。这是袁绍第二次打地道战。(第一次地道战在他进攻公孙瓒时用过)
“绍以为地道攻曹”。
曹操不是公孙瓒,他发现袁绍用地道战时,曹操下令,在曹营四周,“挖长堑以拒之”。
在曹营边缘,挖出一条深深的长沟,只要袁绍的士兵们一露头,曹军就执而斩之。
袁绍与曹操在官渡的仗,打得热火朝天,只是战争拖的时间越长,对曹操越不利。因为曹操兵少、粮少。与袁绍苦战了几个月后,曹军“疲乏,少粮”,而且因为战争,许昌附近的老百姓困于征赋税,又有许多地方投降袁绍。
五战,攻击袁绍后勤补给线。
曹操在官渡与袁绍相持了半年时间,因为兵力不如袁绍,后勤物资不如袁绍,所以曹军在与袁军作战的正面战场相当被动。再者,因为战争时间太长,原本臣服于曹操的许多郡县纷纷宣布投降袁绍。
对于曹操来说,也许他这一辈子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大的压力,所以曹操:
“心患之,欲思退兵。”
在这个时候,替曹操守卫许昌的谋臣荀彧,写信对曹操说:“绍悉众于官渡,欲与明公决一胜负。而公以至弱挡至强,若不能制,必受其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