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1/4 页)
“大安啊,你看总这么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咱们村上学的孩子还挺多,全都天不亮就得赶去镇上,每天光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就有不少,这么折腾孩子,他们还能有心思好好学习?”
上林村由于家家日子都比较宽松,所以愿意送孩子上学的人家也多,光是跟林沅差不多年纪的小学生就有十来个。
在罗家大儿子高中毕业被分到县农机厂正式成了城里人,端上铁饭碗后,以前觉得念书没用,开始转变观念主动送孩子上学的人就更多了。
村里既然有这么多小孩子要上学,他们就是单独办个小学都能办的起来。
去年她孙女刚上学的时候因为饥荒还没过去,她不好给大安找事儿,这会儿饥荒都过去了,眼看着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可不就得把教育问题提上日程。
这个问题林大安也是考虑过的,毕竟他家里还有两个孩子要上学,他大儿子林志勇当初上小学也是这么熬过来的,就是现在他家小儿子林志斌,也得每天来回折腾,上学起的比他都早。
他媳妇也心疼孩子,早就跟他谈论过这个问题,如今家家日子好过起来,上学的孩子只会越来越多,再让孩子都去镇上,确实很不方便。
“咱村自办小学是没问题的,县里和公社对教育也很支持,真办学他们也会给些帮助,就是老师的问题不好解决。咱们村虽然也有几个念高中初中的,可毕业了全都争着去当城里人了,压根没人愿意留在乡下当老师,毕竟这工作可没多少工资补贴,比当工人可差了不少。”
“嗨,咱们村儿是没人愿意留下当老师,可别的地方有啊,之前不是说还有知识青年过来的么,以前来得几波上面说是要让他们接受再教育,不是把人分配到农场干活,就是给送到穷苦的地方锻炼去了,没把人分到咱们这边来,现在咱们这里既然有需求,这分配知识青年的时候他们总不能还不给咱们分吧?”
提到这些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知识青年,林大安就忍不住皱眉。
主要是他最近去县里开会都会碰上好些个大队长在吐苦水,抱怨那些分配给他们的知识青年不顶用,干活只会拖后腿,分配粮食的时候还抱怨分的少。
更是搅和的村里的姑娘小伙子春心萌动,都跟着不安分起来,总之就没个人说这些人好话的。
林大安也因此对这些人的印象不好起来,就怕自己村里也来这么些个祖宗,哪里想到他婶子居然主动提出要接纳那些个别村嫌弃的不行的知识青年。
老太太见他皱眉,就知道他在犹豫什么。
她去赶集的时候也是听人谈论过这些知识青年的,知道他们在别的地方都是遭嫌弃,不过她觉得那是别的地方都不会合理利用,人家分明是搞学问的,你让他卖力气,这自然就干不好。
“咱们可不是让人家过来卖力气的,就当咱们是给孩子找几个老师了,这镇上的小学老师还不一定有人家知识青年的学历高,真把人弄来村里当老师,还是占便宜的好事呢!”
经过老太太这么一说,林大安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别的地方把这些动脑子的人安排去卖力气,干活肯定干不好,他们村可是要找老师的,这些人可不就是最合适的老师人选。
想通了之后,林大安就开始行动起来,下一回去县里开会的时候,他就主动在会议上提出来要接纳知识青年去他们村,倒是叫那些对知识青年满腹怨气的大队长们吃了一惊。
他们嫌弃这些知识青年是麻烦,避之唯恐不及,哪里想到还有人积极主动凑上来的,这不是傻子吧?!
林大安无视了其他人的目光,既然都准备接纳这些知识青年,他何不主动些做的漂亮些?也能叫领导满意。
赵天方虽然县长的位置有些不稳,也到了快调任离开的时候,但在这样的小事情安排上还是有不少权利的。
在赵县长看来林大安是他这一边的人,对于林大安的请求他当然要支持。
况且他们县里还正发愁新一批的知青分配问题,早先接收过知青的那些村子如今都不想再接收人,那些没接收过的也因为其他人的抱怨对知青开始排斥。
如今既然有人主动站出来接纳知青,正好解决了他们县里的难题。
赵天方就称赞了林大安几句,夸他积极领会主席的精神,是个好同志,又让人给他发了些奖品。
其他几个也没接收过知青的大队长一看还有这好事儿,也跟着主动站出来想混个奖励。
赵天方虽然觉得这些人爱跟风,马后炮,可好歹是把这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