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自悟医道(第1/2 页)
“感谢马老赐书,小子受之有愧,多有失礼之处。”
陈飞并无不敢接受的想法,既然马志山有意考验,他定不让老者失望。
他恭敬地双手接过这本泛黄的古籍,感觉它轻如鸿毛,只因岁月流转,书页边缘磨砺得有些糙感。
书页松软,显然马志山已反复翻阅数以千百计次。
陈飞翻开第一页,恰好是论及肺疾的部分。
这是马景洪医师的医理精华,自然也是由他亲自编纂,其中满载马景洪的独特辨证论治理念。
关于肺的本质,他有如下见解:
肺脏脆弱,易于受伤且难以恢复,畏寒怕热,容不下丝毫异物。
既然肺脏脆弱,易受伤且不易复原,汗、吐、下三法均可能损害其元气,但不应因畏惧手段而放弃治疗,关键在于辨证施治。
肺脏的本质病变,无非是肺痿、肺痈,无非如此。
肺痿与肺痈皆因肺中有热
在遥远的奇幻世界,肺萎乃灵肺之虚弱,如林中魔法植物的凋零,无法再焕生机。
肺疡则是肺部的炎魔之疡,痈毒凝结,阻断了生命之息的流通。
这并非古籍的原始形态,若为原版,必以半文半诗的语言编织而成。
然而,如今它已被译成通俗文字,料想是马志山马老为了方便子孙研读与传承,亲手修订的版本。
陈飞聚精会神地阅读,深入理解其中关于魔肺疾病的辨证思维,以及治疗理念与术后调理的注意事项。
马景洪,那位老练的宫廷医师,对此进行了详尽的论述,佐以丰富的证据和病例佐证。
陈飞继续翻阅,接着是肝疾篇章,脾胃卷,以及下元秘典等。
这部《医疗奥义考摘》里的辨证理念,与陈飞家传的学问略有冲突。
陈飞传承的是脾胃之道,崇尚以脾胃之力疗愈,重在滋养脾土之元。
马志山的书中却描绘了许多关于炽热疫病的疗法,更体现了炽焰派的学术思想。
炽焰派,又称冰霜派,因其主张以冷药抵御烈症,这是他们独特的医疗理念。
陈飞仔细研读,但见肺病章节已毕,他并未贪多嚼不烂,而是明智地停在了此处。
他此行是为了探寻治愈炽火肺癌的秘法,故陈飞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
马志山注视着陈飞翻动书页,即便不看,也能知晓他在哪一页,哪一行。
约莫过了二十分钟,十五页的肺疾篇已被陈飞悉数读完。
“马老,书还给您。”
陈飞恭敬地将《医疗奥义考摘》递还给长者。
老人随手接过,置于书桌上,随即含笑询问陈飞:“看完这些,有何见解?不妨分享一下。”
书中的内容与陈飞在前世所学的中医世家知识相抵触。
然而,不同流派的中医辨证理论不能混淆,各有各的智慧。
无需因学习此书,便否定其他医学观点的合理性。
“血随气动,气随火逆,这是我对肺疾篇章的理解,八个字概其精髓。”
陈飞一语,点破全篇主旨。
马志山微眯双眼,笑容可掬,未发一言,只是示意陈飞继续阐述。
他的默许已然表明了认同。
他赞同陈飞提炼的这八个字。
即血随气动,气随火逆。
因此,当气息不畅,血脉受阻时,炽热之邪便会滋生。
既然受阻,该如何应对?答案显而易见,畅通即可。
然而如何畅通,这其中蕴含着深奥的辨证之理。
并非一句简单的“畅通”就能解决,关键在于如何实现,这才是重中之重。
“于是治疗炽火肺癌引发的咳血之症,需辨别气火的强弱,止血需降火,降火则需宁心。”
“火势下降,气息顺畅,血液便不再狂乱外溢。”
"这是晚辈根据手中的疾病之谜,所悟出的见解。"
"仅是微不足道的构想,只怕在您这位大师面前显得稚嫩。"
陈飞带着些许谦逊开口,他可不敢提及自己仅仅二十分钟的领悟便能超越马志山近一个世纪的沉淀。
在他的话语中,对马志山而言,或许就像孩童在数学巨擘前讨论基础算术一般。
马志山并未察觉陈飞此刻的思绪,也没意识到陈飞的自我贬低。
事实上,自陈飞提炼出“血随气行,气随火逆”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