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部分(第1/4 页)
梁婵穿越后,上过蒙学,学过画画,虽然画画水平不值一提,但打个图稿还是勉强可以的。到时候再和织坊的工匠们商量商量,看能不能织得出来,孟家的透花绫可是独一份,好好经营必能够到更大的市场上去竞争竞争。
画好百蝶裙的面料样稿,梁婵拿去给工匠,她头回打织布花稿,有点忐忑。工匠拿着琢磨半天,拿着图稿到架子前,先把线挑好,然后再坐下来织。一边织,工匠一边皱眉沉思,有时候还会调整一下。
织出来约半寸时,梁婵就看出来,工匠不仅织出来了,而且织得比她的织花图稿还更漂亮,工匠皱眉沉思,大概就是在思索图案怎么调整才好看。古代的工匠果然个个大手,她这么灵风画风,工匠都能织出美得令人惊叹的面料来。
三天后,工匠交给梁婵一整卷布,顺道问她,这花样能不能继续织,没准会挺好卖。梁婵本来只想满足闺女,不想还有这意外惊喜,自是连连点头。至于销路,这却不愁,面料是真的非常漂亮,裙子做好穿出去,光是土豪圈里就能消化不少,再到辐射周边时,卖个千把上万卷应该不成问题做裙子最费料!
裙子做好,她一条,小黏黏一条,小黏黏一看到立马就“哇”地一声,抱着不撒手说要现在就穿。母女俩穿出去一亮相,立时就有人来问:“阿婵画的图稿啊,成成成,必需捧场,我明儿就上你家铺子买个百八十卷去。”
“不忙,说才开始织这花样子,想必不多,留点给我们。”
“正是,我家闺女眼馋着呢,恨不得把眼光钉在年年裙子上。”
“阿婵有此天赋可不要浪费,这花样子新鲜少见,像年年她们这么大点的小闺女,就喜欢花呀蝶呀的,阿婵以后还需恒加努力。”
待到孟量回来,织坊已经接下了几千匹布料的订单,还不时有人找过来送上新订单。工匠还告诉他,照这样下去,得买新织机招工人才行,不然忙不过来。
孟量:我女神太太真是样样行,图稿画得好,生意经也念得好。
“爹,你回来了呀,有没有想我,有没有想妈,在外面有没有吃好饭?”
孟量:哎哟我的闺女真甜暖贴心。
“有有有,都有,年年在家有没有好好吃饭?”
“有啊,饭好吃,吃好多好多。”孟小约对家里厨娘的手艺可捧场啦。
“不但吃好多好多,还天天问我找辞夸袁娘子,自打她能和我们一起吃饭了,她心里最紧要的就不是你我,是袁娘子。”
孟量:怎么可能。
#孟小约:为什么不可能,没听过有奶便是娘吗#
5。幸福快乐一辈子
小黏黏五岁才肯去读蒙学,蒙学对女孩子的入学年龄要求并不那么严苛,鹿邑县这边,五六岁去读蒙学的女童多得是。
到小黏黏上学,孟量有了和天下家长一样的担忧我闺女在学校会不会被同窗欺负,课业对她来说会不会很难,她要是和同窗处不来怎么办,在师长那里不得青眼怎么办……种种问题把孟量弄得都想自己办一所蒙学,让他的小黏黏能够像待在家里一样舒舒服服。
对着这样的傻爹,梁婵还能说什么,只能一边宽慰有那么一点新生入学综合症的小黏黏,一边还得宽慰小年年的爹:“你闺女你不清楚吗,她不欺负人家已经很好了,谁能欺负到她头上来。至于和同窗处不来,都是相熟的小姑娘小郎君,往日里处得好好的,怎么可能一入学反倒处不好。能和同窗处好,不打不闹,学习态度端正,不必成绩多好,师长就能喜爱。年年嘴多甜呐,只要她娇娇喊一声,谁也能对她先有三分喜爱。”
孟量:我还是觉得得给蒙学弄点什么,不然不放心!
蒙学那边,对这样的家长,有一套相当成熟的流程,捐什么都欢迎啊,但要仅仅只是担心孩子入学后的各种问题,大可不必。凡入学,一视同仁,甭管男女,也甭管是成绩好赖,更不论家境穷富,蒙学都一样培养。
孟量:我还是不信,我强烈要求捐点什么。
蒙学:好的,爱捐什么捐什么,反正孟老爷不差钱。
蒙学只是忽略了孟老爷的朋友圈,一众土豪们有的家里有和孟小约一同入学的孩子,也有早就已经入学的和没入学的,一看孟老爷捐捐捐,大家忽然觉得好像打开了天灵盖一样……然后你捐我也捐,我捐大家一起捐。
蒙学:把学校安在土豪聚居的地方就是这点不好,家长们习惯拿钱开路,真是种沉重又甜蜜的负担啊!
等到小黏黏入学,由于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