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页)
。
日军只能和汉华军进行正面对抗,双方都拿出最大战斗力,拼命作战。日军第3师团、第9师团都是老牌劲旅。战斗力很强。没有和汉华军作过战,心理上也不害怕。但是日军不能不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装备不如汉华军,特别是一些特殊装备,更是差很远。
火箭筒、轻机枪、火焰喷射器,这些十几年之后才出现的武器,这个时候出现在战场。凭着单发步枪三八式的日军尽管很顽强,可是难以挽救装备上的劣势。
伤亡惨重不得不后退,阵地逐步遗失。失去坚固工事,日军更加不是对手。
让日本震惊的是,抗联进攻方向日军可没有防备,阵地不断被突破。第一军周保忠他们向旅顺大连方向进攻,势如破竹。同时锦州、内蒙方向也频频告急。
第173章 冬季攻势(二)
汉华,芸桐城空军司令部,黄日华和戴泽林一脸的严肃,冬季攻势已然展开,汉华军队和抗日联军从朝鲜、中国两个方面向日军展开进攻,当中以周保忠的抗联进攻最为猛烈。
这不能不说第一军是从苏联训练的,主体上原抗联第88旅,作战上有苏联军队的特点,同时以共产党为主体的军队,在作战上更加有主观能动性。
最让汉华方面佩服的是在地方和民众方面,中共军队搞得特别好,东北的百姓支援前线更加积极,出现全民打鬼子的情况。
辽东半岛这段时间,被中共游击军渗透,很多地方都有敌后游击队,抗联主力一进攻,这些游击队如同雨后春笋,从日军后面冒出来,破坏交通,袭扰日军后勤补充,让前面阻挡进攻的日军主力更加难以承受,四个纵队的抗联向日军发动进攻。
以南满铁路为基准线,部队齐头并进,一改过去不打打仗,不硬拼的战斗特点,顽强进攻,日军方面第一次感觉到中共抗联原来战斗力也这么强。如今的东北抗联大部分指挥官是从华北战场调过来的,他们指挥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战术灵活。
最糟糕的是辽东半岛上的日军,并不是步兵野战军,而是海军陆战队。在日军作战部队中,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只能和地方守备部队相比,比一般的宪兵队强点有限。
如此的战斗对比,日军哪是对手?各条战线上纷纷后退,抗联第一军进展顺利。这一次作战如此顺利,是因为日军方面的两样优势不存在了。
和中国军队作战,日本一直处于优势的是飞机、大炮。这是中国军队没有的,特别是中共军队,别说飞机大炮,他们连重武器都不多,弹药严重不足,所以只能小打小闹的打游击战,打一下就跑,无法攻坚,无法持久。
可这一次作战,周保忠和四个纵队司令,那是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因为配合他们作战的是汉华第三航空团。
、按着凌芸的作战指导思想,汉华空军轰炸机一直很少,特别是重型战术轰炸机,大部分是战斗机,这样做是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汉华大型发动机生产是弱项,所以无法生产大功率的发动机,无法生产制造重型轰炸机,另一个原因是凌芸的作战指导思想,对陆军部队的支援,战斗机要比轰炸机具有优势,如果是轰炸机,同时还得有战斗机护航,否则太危险。但是,如果是战斗机,那就不用了,轰炸机对攻克要塞、防线和坚固工事有作用,但对于双方交战的步兵部队只有进行低空精确轰炸才有效。可日军是有防空部队的,高空投弹效果不大,但是战斗机不同。
战斗机普遍速度快,上面是机关炮,对步兵杀伤力更大,打击地面部队更加精确,可以和进攻部队很好的配合,这些都是轰炸机不具备的。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雪原空军出现了特殊的战斗机,上面是双联四座机炮,载弹量也明显增加,既能空战,也能对地面进行打击,特别是单兵火箭筒装备部队之后,战斗机用于地面攻击优势更加明显。
凌芸这个作战思想是根据一个原因出现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武器,怎么作战,首先是人,除非你躲到坦克和暗堡不出来,但也扛不住炮兵的打击,高射炮、重机枪就连军舰都算上,离开人什么也不是。
毕竟现在还没达到电子无人操纵的地步,所以,只要消灭人就可以了,并不用非得把武器也炸毁,就是这些作战指导思想,让日军方面损失巨大。特别是空军方面,日军的作战思想还在老地方,没有变化,一出动就是战斗机保护轰炸机,他们又怎么会是战斗机的对手?所以一场空战下来,日军方面损失惨重。
不同的作战理念必然产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