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部分(第1/4 页)
在达成合作,商谈好细节后,蔗粉路台长问起那简评的事,掌天毫不犹豫地说道:“朝秦暮楚,永难成大事。”
6月的最后一天,德国u21国家队1…0战胜西班牙u21国家队获得u21欧青赛冠军,要知道,这支球队还不是德国足球该年龄球员的最佳水准,因为以多数同年龄段球员为班底的德国国家队(相当于德国二队)在俄罗斯举办的联合会杯中同样以傲人战绩成功晋级决赛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舞台,德国足球向全世界炫耀着充足的青年才俊、青春的崭新力量以及未来的无限希望!
作为新科世界冠军,德国足协从未针对联赛颁布过类似“u23政策”的规定,更没有通过行政干预为年轻球员创造硬性机会,然而这丝毫没有影响过往十余年来德国足坛青年才俊近乎井喷式的疯狂涌现,更是由此成为欧洲足球乃至世界足球为之侧目的世代力量。
掌天说的很对,当我们今天在探索中、德之间的足球合作时,是否应该首先领会到这其中最应学习的根本所在没有u23政策,为何德国足球依然是年轻人的天堂?
德国足球虽然在世界足球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经历了太多的潮起与潮落。
1998年世界杯四分之一决赛被“黑马”克罗地亚队淘汰后,随着尤尔根克林斯曼等黄金一代球员的先后离去,德国足球自此进入了一段黑暗时期。
2000年及2004年欧洲杯,德国战车连续两次在小组赛便惨遭淘汰,此时面对青黄不接的困境,改革之声开始此起彼伏,德国人终于意识到:他们的足球需要重生!
痛定思痛,德国人的足迹于是开始遍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只为寻求发展青少年足球的最佳路径和方法。
随后,一场大刀阔斧般的改革在德国足坛掀起了风暴,其中首要重点便是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系统,而改革的对象则首先瞄准了各支足球俱乐部。
根据改革措施,德国足球联盟把抓好开展青训建设作为各支俱乐部资格审查的硬性要求每支德甲、德乙俱乐部必须有符合专业标准的青训学院(青训系统),而青训配套建设也必须达到相关标准,例如每支德甲青年队必须有3块专业场地(德乙2块)、3名专业教练(德乙2名)。
此外,德国足球联盟还针对于青训有关的诸多细节,例如门将教练、队医条件和营养辅导等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具体标准。
对于每支俱乐部而言,这些硬性要求毫无“讨价还价”的任何可能。只需一票否定,便足够让一支俱乐部在德国足坛彻底“out”。
毫无疑问,如此严格和具体的政策,在基本层面为德国足球的改革树立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还有德国足球的“50+1”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国内习惯了英超、中糙“金元足球”的球迷而言,或许大多对这项政策嗤之以鼻,然而却很少有球迷真正了解“50+1”政策在德国足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不曾理解“50+1”政策为何在德国足坛如今深入人心。
“50+1”政策:规定决策权(或表决权)只能归俱乐部所有,私人或企业即使拥有50%以上所有权也不能真正掌控俱乐部。
在这个政策下,德国各俱乐部的最高权力属于球迷(会员),其发展和决策不用受制于背后资本(老板或企业)的个人喜好,而是可以真正做到扎根于当地、扎根于基层。
因此,为了服务当地球迷,发展社区足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成为了各支球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球迷总是热衷于看到本地孩子们在俱乐部的培养中成长,直至有一天身着球队的战袍踏上联赛的战场。
相比较而言,试问那些不断更换老板、不断更换城市的俱乐部,或者那些背后老板只在乎眼前成绩的俱乐部,有谁相信他们能静下心来发展青训呢?
不得不说,德国足球的改革措施是严格甚至苛刻的,但是各支俱乐部依然义无反顾地加以遵守和执行。
即使在本世纪初基尔希集团破产所带来巨大经济打击的情况下,各俱乐部宁可在转会市场上勒紧裤腰带,也要不断加大投入发展青训。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关系着德国足球的未来,也关系着各支俱乐部的未来。
于是,德国足球于青训方面在最初每年4800万欧元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力度。
据统计,近十年来,德国足协以及各俱乐部在发展青训方面平均每年的总花费已超过了9600万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