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页)
紧紧倚在穆青教授身旁的,是一位身材修长、穿着得体旗袍的妙龄少女。洁白的面容,淡色的眉毛,挺秀的鼻梁,淡红的双唇,淡静的眼睛如同黑珍珠一般明亮,又如深潭一样沉静。
这位妙龄女子,正是穆青教授的女儿、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穆小倩。
“爸爸,你梦想中的致远大学,真的就要建立在这个小山村里?”
“是的,根据任老板的统一规划。这条柳条河东岸今后将是集中的科技创业区。致远大学、轩辕军校、民生医院、各类技工学校和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院所都将集中在这一片。到时候,还不知上一种怎样的热闹场景呢?”
穆青双手背后,满怀憧憬地说道。
“哼,我看那个任晓禹如此年纪轻轻,其貌不扬,也没什么过人之处嘛!为什么您还对他如此尊敬有加呢?”
穆小倩撇了撇小嘴,满不服气地说道。
刚从英国大学毕业的穆小倩,实在想不通。在唐龙国教育界鼎鼎有名的父亲为什么非要到这个小山村来办大学。一所高规格的大学是什么概念啊!它怎么能建在这样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沟里呢?哪里是任晓禹那个年轻人说办就能办起来的啊?
对于这所任晓禹说得天花乱坠、父亲信心百倍的所谓致远大学,穆小倩可是一点也不看好。
“哈哈哈哈,小倩啊,你这几年在国外呆惯了,连思维也带着浓浓的外国味了。”穆青爱怜地拍了拍女儿的小手,微笑着说道。
转身指了指小山丘下数千人齐心协力、有条不紊的建设工地,慕青豪情万丈,觉得自己都仿佛又年轻了几岁。
“小倩啊,难道你没从眼前这一切看出一股新生力量所代表的的意义吗?太振奋人心了!在如今的唐龙国,要是处处都有这样的生机与活力,还何愁国运不昌啊?还怕什么西方列强呢?有任老板这样大智大略的英才存在,我们唐龙国算是看到希望了!”
对于父亲发自肺腑的感慨,穆小倩仍是只是不置可否地摇了摇头。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待会儿,等顾志文暗访回来后,你仔细听听他的介绍,你的看法或许就会改变了。”
穆青所站山丘向西望去,一块临河靠山的工地上,一个二十多人的施工队伍正在争先恐后地干着各自的工作。
地面已经被挖开,大大小小十来个深坑足足有一人多深。这儿正在浇筑未来致远大学综合楼的地基。工地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奔波忙碌着。夯实地基、捆绑钢筋、浇灌水泥,再压上坚硬无比的大条石。
“当当当……”
“一、二。一、二……”
一队队抬石头的工人将大条石从马车上挑下来,再抬到地基坑里。这些条石经过专业石匠的修整打磨后,再整齐地码在一起。
整个工地,锤头榔头的声音,混杂着工人们喊号子的吆喝声,显得忙碌无比而又井然有序。
一个皮肤比较细白的年轻人穿着耐磨的褂子,戴着一顶草帽,和几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正抬着一块两百多斤的大长条石朝地基走去。
沉重的条石,压得四个人都说不出来话,只能“噗嗤噗嗤”喘粗气。直到在地基里放下条石后,大家才长喘几口气后开始了交谈。
“这石头可真沉。几位老哥都是哪里人啊?”年轻人主动问道。
“都是隔壁村儿的。小伙子,看你细皮嫩肉的,不会是学校学生来打短工的吧?”另三个农民样的中年人一边走,一边和年轻人聊道。
在大禹集团的技工学校,那些家庭条件特贫困的学生,除了可以得到学校提供的免费三餐外,还可以到个工厂或建设工地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俭学。勤工俭学所得,除了改善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外,大多都交到家里补贴家用。
所以在十方村的各个地方,都可以见到这些年纪不大、却干劲十足的青年学生。
在如今的十方村及附近几个村寨,只要你有体力、有技术、有头脑,踏实肯干,你是绝不会在饿肚子的。运气好点的,两三年下来,就可以成为一个丰衣足食、小有节余飞小康之家了。
哪里还像几年前,一个个饿得面黄肌瘦,一家家穷得揭不开锅。
“呵呵,算是吧。”年轻人撩起肩膀上的麻布,擦了下汗,模棱两可地笑着答道。
“这石头可不算沉,去年修你们技工学校的时候,那石头才真叫沉。那时候,人手少,这样的石头,两个人抬。现在好些了,四个人抬,跑得快不说,也轻一些。”一个稍显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