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社稷三(第1/2 页)
更新时间:2013-02-15
深秋时节,最是槐香枫红。访问下载txt小说
一袭微风吹过,铺满青石板路的落叶便打着卷飞舞到空中,飘零荡转,美不胜收。
明德门外的城门口处贴着一张朝廷刚刚颁布的诏令,引来不少来往行人围观。在城门洞不远的一颗大槐树下,支着一张木桌,其后坐着一个面容俊秀的将军。在他身后站着十几名身材健硕的随扈亲兵,看模样该是边军出身。在木桌旁插着两杆大旗,其上分别写着‘招募健儿’、‘为国拓边’八个墨色大字。
大旗旁摆着两只齐人高的稻草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想必是量度身材之用。此时日头虽挂在了正空,却存不住燥热。微风一过,定会带来一阵清凉,叫人神情舒爽。
那面容俊秀的少年将军看了看桌案上的名册,爽朗的笑道:“延基,这才十天,我们就募集到了六千五百一十七人,看来不需等到陛下划定的一月期限,我们就能提前将‘长征健儿’招募完毕。”
“要不是括儿哥你的好主意,怎么可能募集到这么多健儿!”张延基耸了耸肩,言语里满是敬服。
他本还抱怨括儿哥揽下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现在看来,括儿哥是早有打算。陛下正为增兵安西一事犯愁,括儿哥一下就召集到这么多长征健儿,替陛下解了燃眉之急,这份实打实的功劳定是被陛下记下了。
“思忖人心,便不难想到办法。”李括摆了摆手,却是没有满应张延基的话头。原来,少年除却将朝廷允诺的福利写在招募文中,还加了一条。
“凡家世清白、训练刻苦者,优先划入疏勒军中任职。表现出众者可迁入兵马使亲兵营。”
这条允诺乍一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却实是比那些朝廷的福利还诱人。皇帝陛下虽然将募集长征健儿一事全权交由李括,但却定下一条规矩,即长征健儿必须出身清白。
想来也不难理解,军队乃立国根本,绵延国祚的保障。历朝历代对兵卒的选拔都很严格,一般要求必须是身世清白的良家子。像城坊街市中的流氓混混、横向乡里的凶男恶霸定是不会录用的。这些人本就是个不稳定因素,若是在军队中抱成团儿,天知道会发生什么。
但这样一来,募集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关陇的人口稠密,光长安城的居民就近两百万人。但这些人家境同样殷实,就连普通的庄户家,只要不遇到大的灾馑,一年下来甚至能存下余钱。有着安稳的日子不过,去边关和蛮夷胡虏拼刀子,估计也只有脑子被驴踢了人才做的出这样的事。
对于这些人来说,朝廷允诺的土地没有丝毫吸引力。他们大多是庄户家,天天陇上行,陌上去的,为何要跑到万里之外的安西刨锄头?
同样,拖家带口,世代军籍的政策同样不会收到叫好的效果。政策虽好,能不能活着领到田亩还是两说,更别提自己战死后朝廷会不会黑心的收回土地。
归根到底,是他们不信任可以得到公平的对待,从而缺乏一种安全感。李括定下的这条规矩就恰恰给了他们安全感。谁不知道新任疏勒兵马是皇帝陛下眼中的红人,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跟着他老人家混,即便吃不着肉,也能喝上口肉汤?
作为李括的嫡系班底,铜武、雄武、阔武三营自然会被带到疏勒,作为疏勒军的建军基石。假使自己因公调入了疏勒军中,不就成了兵马使大人的嫡系?兵马使他老人家最是护短,还能缺了大伙儿的好处。若是运气再好些,做了他老人家的亲兵,还不凤凰栖上梧桐树--富贵在眼前?
谁不知道从军觅取富贵来的快,但他们也同样知道这份富贵,是要冒着掉脑袋的风险觅取的。那些有关系的世家公子有人保护、提携,躲在兵卒的后面收割人头、功名。而他们这些出身卑微的苦哈哈却得冲在前面,给别人做了填窝。
与其这样便宜了别人,不如老老实实的待在家中,躬耕于陇上。
但,这只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想法,试问哪个男人不希望出人头地,荫妻蔽子?
少年给了他们承诺,给了他们希望,他们自然愿意来军中搏一搏。
但即便这样,登记到名册中的也多是些无妻无子的光棍,无牵无挂才最是一身轻松。
张延基细细想了想,摊开双手道:“那倒也是。不过,括儿哥你真要把这些新兵犊子收到疏勒军中去?这算不算,募集私兵?”
张小郎君窃窃的问了一句,皇帝陛下最忌边将募集私兵。虽然现在括儿哥正得陛下恩宠,但有道是帝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