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页)
“……字、很好看。”我看着她说。
她耸耸肩,嘴里说道“我没说什么呀”,继续埋头审理稿子,留我一人满头窘汗。
在无数个这样的下午里,日子久了,我们自然有了互动。通常我们之间的游戏是由一人出题,两人写文。阿冉出的题目通常稀奇古怪,像极了大学里写论文的味道,诸如“梦境解析的多重冲突”、“文学与电影蒙太奇”、“先锋话剧的现实意义”。我则懒而实际,通常选一个词牌、拟一个韵脚、规定一个意象或主题来做诗词,她嫌弃我死板教条化,我不齿她玩小众,一来二去我们倒都在彼此的领域里进步着,偶尔看着她也写出了一些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觉得兴味无限盎然。
“你对浪漫的定义是什么?”有一次她问我。
我挑眉看着她:“这离七夕还远呢,小丫头开始思春了?”
她勾勾唇角不说话,半分钟后我不得已败给了她深邃正经的眼神。
“浪漫是生活的调味品,是舒心的方式和软化心灵的技巧。人与人间实在的交流是处于某一方面共鸣的基础上,比如我和你,”我指了指我们两人,“而浪漫是某种人为定义的环境、气氛、外因推动力,譬如,我会觉得我们撑伞步行是浪漫,吟诗作对是浪漫,我们讨论浪漫,也是一种浪漫。”
“你的意思是,本质生活中,并不存在浪漫因子?”
我撇撇嘴:“依人而定,这本身就是心态问题。”
阿冉像是想起了什么,道:“文学的浪漫应该和生活的浪漫是出于不同角度的。”
“这怎么说?”
“打个比方说,文学的浪漫,是把你先前所说的对生活浪漫的主观认知,化为一种表面的客观形式呈现给观众、读者。比如作家,写一对恋人的初遇,在雨中,雨本不是浪漫的,甚至那天没有雨,但为了浪漫,为了氛围,万里无云或者瓢泼大雨都可以是淅淅沥沥绵绵不尽的。电影中,音乐家拖着大提琴走在路上,雨水打在琴盒上的节奏都可以成为浪漫的音符,即使他没有伞,他也不会着急反而有闲心漫步,因为文学需要他制造浪漫。剧院里,爱欲或者仇恨都可以声音、灯光、舞美来精心包装。简单来说,从个人的角度,我认为大众文学里的现实本质其实被浪漫包裹得太过严密。”
“但是文学难道不应该需要这——”我开口反驳,又被打断。
“浪漫是不得已而衍生的,是次级的审美标准。浪漫的出现是为了包裹文艺作品的尖锐,让文艺作品的硬度降低了。浪漫本身是觉得观众心灵脆弱,不能承受太多的痛苦所以采取的一种中和方式。”
我再一次无言以对。
“……阿冉你”,我扶着额头忍不住叹息,“你认为文学不该有浪漫吗?”
“文学不是不该有浪漫,文学的浪漫让我们更勇于生活。我只是谈谈看法,不是全盘否定。”她撑起下颔看着我,“但你自己也说过,生活或许本就不浪漫。”
“哎,小丫头啊。”我的脸又向掌心深陷了一分。
她突然话锋一转:“但你觉得我们可以浪漫,对吧?”
“呃?”
“我觉得我们的相处模式称得上是浪漫。”
她看着我的时候,手指节自然地轻敲着自己的脸颊,夕阳光镀着她的发,熏得眼窝和眉心上都是懒懒的金色,没来由的,我想起了一年前的八月,灿烂的晴天里炽热的人海中我一眼就望到她时内心被抽走魂灵的空寂感,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她与众不同,从初见《浮流》时我便已惊心动魄,从浑身冰凉却掌心炽热印在我手背起我已被不安牵动,而之后日日相望无数轮回,她同淡蓝色字迹一起刻成了期盼的一部分。好像……这生活已经不能更加浪漫。
作者有话要说:
☆、指绵
进入高二,阿冉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了理科。我问及她理由,她只回我四字——“不喜政治”。而我则翻看了她高一一整年的成绩表,看见她每次位居前列的数理化和打底擦过及格线的政治地理,只得叹息江山代有怪才出。
柯老师和我都负责带文科班,而阴差阳错的,阿冉被分配到的班级则是对她尤其有些意见的黄老师执教语文,她就这样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高二生涯。
新学年开始以来,我邻桌的黄老师,时常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拍案站起,踱步重复“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最初一两次全办公室都很好奇黄老师何事动怒,结果理由不外乎“某激进派学生写出了忤逆时代的消极文章”,大家逐渐见怪不怪,而我和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