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页)
目标也是……嘿,怎么说呢?换成平时,这个目标相当难,歼敌自身数量的二倍以上,并不是每一支部队都可以轻松做到。但放在现在这种情况,以59式坦克为主的装甲连vs还停留在一战时期的骑兵团,嘿嘿,第二次海湾战争时,美军与伊拉克国民卫队的差距有现在的大吗?
对了,后世的美军不总是叫嚣着“零伤亡”战争吗?看哥们来给他们演示下什么真正的零伤亡。
侦察车里的钱志豪传回信息:有一只近千人的骑兵队在高速接近基地方向,警卫班已经按计划摆脱敌人。来了,钟义把通讯器切换到负责大门口阻击阵地的霍路:敌人将在两小时后出现,按计划行事。
然后……然后就没指挥官同志什么事了,经过上次的中弹惊魂,红警士兵们坚决反对指挥官亲临一线阵地,用蒋云志的话就是:长官您就在基地主楼等好消息就成了,您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有我们呢!
“靠,这不是剥夺老子的参战权吗?”钟义抗议几次,但蒋云志以全体军官签名的方式让指挥官同志不得不就范。
一个排的工兵已经征召完毕,基地的可使用资金还余十万不到,这场战斗结束前,采矿车也都停留在了采炼场边暂停采矿。“照这么花钱,地主家也没多少余粮了。还是要节流开源呀!”钟义感叹了一下,还是点击了征召两名科学家,邓爷爷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吗!“佛主显灵,上帝保佑,也不知道这片土地归哪路神仙管,反正咱都拜了,保佑咱这俩个科学家是陆军装备专家,别给咱弄个动力学或海军舰艇方面的,那个也不错,但是现在咱用不上不是?”
感觉时间差不多了,钟义将全息屏的镜头转到基地大门口。以两个机枪碉堡为依托,霍路率领一排的战士们修建了一个半环型阵地,因为是对手是骑兵,所以他们的土壕挖的很宽,一米多高的掩体后边是两米多宽的深壕,让骑兵很难一跃而过,这也多亏了昨天支援上来的一个工兵班,这些兄弟不光背着步枪,还每个人都装备了一把小巧的工兵锹,挖土壕那叫一个快,把原计划一米多宽的土壕足足加宽了一倍。
除了两侧的机枪碉堡,阵地上还有两挺56式班用轻机枪,最中间还有一挺采用链式供弹的58式重机枪,霍路准备了十个枪管备用,子弹则是已经装链完毕盘成一堆的两千多发,基地现在制式的56式突击步枪与轻重机枪子弹通用,都是7。62毫米口径,这让后勤的供给压力小了许多。
再加上两门60毫米迫击跑和两支40毫米榴弹发射器,以阵地上的火力配置,霍路有信心在大门这儿,就让那个骑兵团留下一半来,但指挥官坚持要打一场零伤亡战斗,只是让自己坚持二十分钟后迅速乘运兵车后撤。用全装甲对付人家骑兵,霍路感叹下长官的战术猥琐,也为敌人的骑兵团遇到长官这样的对手深感悲哀,那个被俘的少校鲁尼怎么说来的?对,毫无绅士风度。
是的,钟义认为与战场上的敌人讲什么狗屁风度,是对手下士兵的不负责任,一千个敌人也比不上本方一个士兵的生命更重要,如果抛弃了所谓的绅士风度,就能赢得战争,就能减少部队的伤亡,那么,就让我更猥琐些吧!
“在长官的统率下,二战中我们南华解放军战无不胜。外界总是喜欢称近卫军司令蒋云志与在南洋痛斩马来虎山下奉文的全国林上将为南华陆军两大军神,可其实每一场大型战役的背后,都有着长官的泣血谋划。长官没有在世界军事史上获得相应的地位,我认为是不公平的,虽然他自己从不在意。”——引自《在大帝身边的日子》
战斗在1934年10月20日下午14时32分打响,澳军第三师骑兵团并没有再派出联络官,而是在距基地大门两千米的地方,直接发起了冲锋。在一战中,曾有一支澳军骑兵在英军军官的指挥下,以密集冲锋的方式,击溃了装备机枪和火炮的土耳其军队,那也是澳大利亚军队在整个一战中唯一的荣耀,因此,一战结束后,远离世界主流的澳洲骑兵一直是以那次战役为教材,传承骑兵战术。
可次,这一次他们的对手不是一群刚刚拿起武器的工人和农民,不是一群面对万马奔腾连枪都拿不稳的土耳其士兵。他们的对面,是号称陆地猛虎的中虎解放军,是有着艰苦的训练和坚定信仰的红警战士,在高举骑士剑的澳洲骑兵刚刚冲进八百米距离时,阵地上的重机枪便撕心裂肺般响了起来,碉堡中和阵地上的轻机枪也随后开火,56式班用机枪的“哒哒”声如四重奏般和谐,演奏的曲目是死神的召唤。被轻枪机击中人仰马翻还算是幸运的,最骇人的是被重机枪强大的撕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