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页)
“学习负担太重了!”
刘亦婷家长的不断施压,直接导致了刘亦婷学习负担的加重,而她对此也并非没有怨言。
刘亦婷日记:
1995年3月10日星期六(注:刘亦婷14岁)天气:(婷儿画了个太阳)
今天,我要对我的日记大声喊叫:学习负担太重了!
我计算过我们每天在教室里学习的时间有9个多小时,还有时在吃饭的空余时间、课间,甚至寝室里学习。我们每天的时间有一大半泡在书本里。老师们或许要摇头,说我太夸张,其实不然。每个老师都只布置了适量作业,确实每科都不算多,但7门加在一起就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每天的作业外,还有周记、练习册、习题集、小结等。就算哪天布置的作业少,也不敢贪恋玩耍,因为后面还有一大堆常规作业像一条无形的锁链在锁着我们。我曾试过每天抽出半小时打乒乓球,结果感到时间一下不够了,常要做到晚自习结束,根本没时间复习预习。
有个家长说:这一代是不正常的一代,这一代是纯粹的考试机器,不会下棋,不会体育运动,不懂音乐,更不懂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一个个立体的人都被学习压扁了。
(《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283页)
刘亦婷日记:
头痛头痛真头痛,连着的考试把我打得晕头转向。今天晚自习,听说星期三要英语考试,脑子“嗡”地一下乱了。片刻之后打开了我对考试的复习计划,嗯,今天晚上数学大约20分钟就做得完,剩下一个多小时和同学互相听写、复习音标、组合词……明天中午……“同学们,今天晚上数学考试。”王老师的一句话,又把我的计划全盘打乱了。我盘算着考完试,再写一篇日记,时间就不多了,听写不了几个单词就得回寝室了,明天早自习又是语文,看来只有明天中午高速度吃完饭,而且牺牲休息时间来复习复习了。
我顾不得多想,就一头扎进数学的海洋,A、B、C、D变成了十、…、X、÷,可我怎么也静不下心来,数学稀里糊涂地考完了,我又一头扎进了日记中。
唉,我真恨不得晚上打电筒复习英语。说实在的,我还真无法适应这紧张的生活呢!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234页)
刘亦婷日记:
今天下午,我们考了地理,对于这场考试我的目标是:“60分万岁。”对此,连我自己都颇为吃惊,没想到我也会有如此差劲的分数目标。
我对地理可以说考试前是没有底的,这种情况,我还是第一次,以前考前心里最多有点紧张,而这一次没有底的情况确实是初次。明天要考生物,我要提着精神,今晚好好复习,做到心中有数,不让“60分万岁”在生物考试、历史考试……中再度重演。
我没有时间对你叹息了日记本,我必须关上你,打开我的生物书……
(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235页)
这是一个典型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挣扎的孩子的形象。她没有时间打乒乓球,打着手电筒看书,面对日记本叹息……正如那位家长所言:“这一代是不正常的一代,这一代是纯粹的考试机器,不会下棋,不会体育运动,不懂音乐,更不懂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一个个立体的人都被学习压扁了。”
与高强度学习相适应的“铁人计划”
仔细阅读刘亦婷家长撰写的两本书后可以发现,刘亦婷家长创造的“刘亦婷培养模式”颇有点像“魔鬼教练”马俊仁创造的“马氏训练法”。“马氏训练法”的特点就是大运动量、高强度,并辅之以一定的营养和恢复手段。刘亦婷的家长在他们的书中特别提到了马俊仁。
我们在这些年里,还找到了某些具有恢复疲劳功效的保健食品。通过自己的亲身试验,屡试不爽。据说马俊仁的弟子们屡屡创造长跑佳绩,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马俊仁找到了恢复疲劳的鳖场良方。我们发现确实有些食品能显著减轻大脑疲劳,使人承受一般人所不能承受的体力和脑力消耗。这使婷儿在申请留学的过程中如虎添翼。(引自《哈佛女孩刘亦婷》增订本第380页)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有一个章节的题目就是《爸爸妈妈的“秘密武器”》,仔细阅读这一节便会发现,刘亦婷家长的“铁人计划”和马俊仁的“魔鬼训练”颇有共通之处。
那时我预感到,有朝一日,她必然会面临承受能力极限的考验。于是我们提前给她上完了这一课———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