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1/4 页)
场上长期厮杀的对手。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激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这其中有机遇,也有聂荣臻本人的非凡组织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在发挥作用。“三分机遇,七分才干”,聂帅运筹帷幄、身经百战,在机遇的背后又活动着怎样的大智大勇呢?
2 百战不殆之谜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聂帅驰骋沙场,屡战屡胜,威名远扬。四渡赤水、两占遵义、反复争夺娄山关、强渡大渡河、大战平型关、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在这一次次极具历史意义的场面中,无不闪耀着他指挥若定的身影。人们想知道,这位常胜将军百战不殆的秘诀是什么?
2.1 漳州大捷的启示
1932年3月,由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军委命令,提升原四军军长林彪为第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为第一军团政委,从此,聂帅开始了长期的野战军旅生活。他率领着一军团,时而江西,时而福建,时而广东,马不停蹄,走遍了半个中国,打遍了半个中国。
4月11日,毛泽东主持一军团师长、师政委以上干部会议,布置了攻打漳州市的计划。16日,东路军总部在毛泽东领导下,于马山组织了敌情地形侦察,确定了我军进攻部署。
原定17日即行进攻,但17、18日连降大雨,河水陡涨,视野迷朦,而且道路地形都不熟悉,所以推迟到19日拂晓同时发起攻击。4月20日,我军占领漳州城,国民党四十九师大部被歼,俘获一千六百多人,张贞的主力基本被歼,其残余部分逃到闽粤交界的海滨城市绍安,长期未能恢复战斗力。
这次部队进入漳州城,对部队的入城纪律、政策观念,是个很好的考验。当时的漳州,是福建的第二大城市,华侨很多。红军部队在漳州纪律好坏,执行政策怎样,影响所及,决不仅限于漳州一地。4月21日,由毛泽东主持在漳州召开师级以上干部会议,讨论下一步工作,并且告诫部队要严格执行入城纪律,不许拿非公用品,不许打破东西,维持革命秩序。毛泽东1930年亲自指挥部队打过江西吉安,规定过一些政策,有经验,所以这次规定得更加完善,强调红军进入漳州后商店照常营业,对敌产没收,仍打土豪,可是对一般工商业,红军只是通过商会向他们筹款。结果,部队入城时纪律良好。
漳州战役是聂荣臻带领、指挥部队首次攻入一座城市,经验教训很深刻,所以直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每逢攻打一座城市,聂荣臻都要引用进漳州的实例,提醒部队应如何遵守入城纪律和执行城市政策。
漳州战役,也是聂荣臻第一次在毛泽东的直接领导下,带兵打仗和做群众工作,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和考虑问题的方法,给了他较大的启发。毛泽东在战术指挥上有很多特点。第一,他很注意调查、研究。对敌情、地形以及民情风俗都是亲自找人或到现场作调查。这次打漳州,认为漳州“易攻难守”,就是他调查得来的结果。他在调查的基础上,又善于把握全局,捕捉战机,迅速定下决心。他还很注意分析、研究、判断,摸敌人的规律,寻找敌人的弱点,迅速行动;3月打赣州,没有打下来,吃了大苦头,4月打漳州,打下来了,吃了一个甜头。两战相隔一个多月。两相比较,究其原因,赣州,是敌人的弱点,又有国民党大部队增援,再加上红军侦察警戒疏忽,所以吃了亏。开始在瑞金开会研究打不打赣州时,毛泽东就在会上指出:赣州是敌人必守的坚城,红军技术装备差,很可能久攻不克,于我不利,反对打这这一仗,认为即使打,也只能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历来主张尽可能打野战、打运动战。当时,朱德也不赞成打赣州,中央区中央局和中央军委的一些同志却坚决主张打赣州。由于聂荣臻当时刚进根据地,对情况不了解,会上没有发言。后来看了赣州地形,四面都比较开阔,水陆交通方便,我军则屯兵于坚城之下,实为兵家所忌。赣州打了一个月零三天,未能攻下,在战略指导思想和战术上都给我军留下了一次很大的教训。漳州,是敌人的薄弱点,毛泽东就赞成打,并且亲自指挥,取得了胜利。第二,毛泽东善于制造假情况,给敌人一些虚假的“示形”,以便调动敌人或麻痹敌人,出敌不意。这次打漳州,用毛泽东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做了许多“乱敌探耳目”的动作。第三,他很注意集中优势兵力。这次打漳州,他建议把五军团从江西调来,形成了“作战拳头”。第四,他很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在龙岩,在漳州,他都亲自给干部作总结。第五,他也很讲民主,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