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4 页)
1902年下半年,赵东云已经是跨过了的北洋大部分中下层军官无法跨越的障碍,脱离了一营一标的局限,上升到了整个北洋体系的高度。而这个时候,那些被后世人所熟知的诸多北洋军阀头子还在队官、管带、统带位置上挣扎呢。比如王占元、曹锟、孙传芳、雷震春、卢永祥、扬善德这些后世名声响当当的人物一个个都还在部队基层里呆着,这些人见了赵东云都得恭恭敬敬的喊一声赵督办。
尽管赵东云的年纪比他们都来要的轻,不过这关系不大!
庚子年后的北洋体系一票高层大佬都年轻的过分,包括袁世凯、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王英楷等人在内,基本上都是1860年左右生人,现在也就四十出头甚至不足四十,而三十左右甚至二十几岁身居高位的就更多了。
这个时间段的北洋体系实际上是非常年轻化的,完全不同于历史辛亥年革命后的北洋,辛亥后的北洋是清一色的老头子,升迁体制僵硬,充满了沉暮之气。
而在庚子事变后几年里,北洋体系里对年轻人的提拔是迅速并且没有太多顾忌的,赵东云自己是一个例子,接任赵东云为武卫右军右翼第二营统带的李泽均也是一个例子,此外刚从日‘本回国的张绍增也是一个例子。
其实也可以这么认为:只要是在这几年留学回国效力的军官,那么他们的升迁速度都快的让人难以想象。
只是这个情况如果不是北洋体制内的人去看,外人是很难看得出来的,就算看到了一两个例子也很难相信这是普遍情况,至少眼前的这个赵晨滨就很难相信自家老爷才二十来岁就已经身居高位,足以和周学熙、冯国璋那些人打交道了。
“我回去就会和天津官银号去一趟,尽量把这事定下来!”赵晨滨按下心中的震惊如此回道。
赵东云点头:“嗯,记下就好,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这一次扩产所需资金应该不成问题,而等资金到位了后,就要劳烦滨叔多辛苦一二了,到时候购置机器设备要多看着,别让下面的那些人克扣太多了!”
说到这里,赵东云想了想后又道:“你去天津也待有一段时间了,而且纱厂那边的道格尔等人也多有多家洋人有交情,我机枪营这边也有些军械要买,你看看能不能和那些洋行联系联系!”
说罢他不等赵晨滨说什么又是继续道:“这事我是交给了东平在座,估计他也在找保定这边的洋行,不过说起洋行还是天津和上海多一些,如其在保定找还不如直接去天津找,到时候我会让他去找你,你帮着他把这事办下来!”
赵晨滨一听军械二字,当即疑惑道:“不知道要够什么军械,量有多大?”
赵东云道:“有些零碎的步枪、手枪,不过大头还是机枪,加起来估计能有五六万两吧,详细的还得看看洋行那边的报价才知道了!”
一听五六万两银子的军械采购单子,赵晨滨一下子就是睁大了眼睛,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啊,别看历史书上写的动辄几百万几千万两银子啊,但那是都是值得计入史书的大批交易啊,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几万两银子的生意已经是非常大了。
要知道他总办的福元纱厂为了这一次的扩产,所寻求的资金也不过四五万两银子而已。
“知道了,我会去那些洋行看看的!”赵晨滨虽然对这种军购单子很好奇,不过也没有多问,因为他知道这事赵东云估计也就起个头,详细的事情根本就不会去操心。
“此外,军购单子里有些东西是不用向洋行进口的,比方说被服、军服、军鞋这些零碎的东西,你到时候和东平看着办,或是收个厂子自己做又或是直接向外定一批都可!”赵东云说到这里后,想起了机枪架然后又是想起了自己办兵工厂的野望。
自己现在没本钱购进大量设备办兵工厂,但是弄个小作坊应该不用几个钱吧,先让那些人研究研究手榴弹和迫击炮之类的,到时候有钱的再正式搞起来。
所以又是道:“另外,你再办个小机器厂,收购也行自己办一个一行,不用花太多钱,先把架子搭起来!”
“有军械有关的事情,我到时候会让东平和你详谈!”赵东云也是想说的详细一些,但实际上他也说不了太详细,因为很多事情他都是吩咐下面人去办的,他那里会知道这些事情的详细经过啊。
听到赵东云说的这一连串东西,赵晨滨一一记下,他也没有问太多,只是听到赵东平的名字后,心中有些感叹!
他就纳闷了,怎么赵家掌权的人越来越年轻啊,自家老爷赵东云就不提了,二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