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页)
“老弟,你是老天派来帮助我的呀。不行,这个厂子如何搞,你一定得给我说道说道。”魏国禄将最后一丝潜在的轻视之心收起,他相信,对面的少年真是有大智慧的。
“企业败亡的原因很多,因为产品不对路的,因为投资不收效的,因为资金链断裂的,因为天灾的,多啦。但搞好的一定有四条:一个好机制,一个好产品,一个好班子,一支好队伍。四条缺一不可,不存在谁更重要。就说产品,暖气片绝对是个好产品,十年内,市场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守住初始产品不放,不懂得升级换代,不懂得成本控制,一定逃不掉被淘汰的危险。你想啊,你能做暖气片,其他人就不能做?领先的优势就那么一点点,不懂得保持优势的企业一定完蛋。其他的就更复杂了。魏厂长,你是前辈,一定比我有更多的感悟,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建军有个好外甥啊,不,你就是俺的老师。中午不准走,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建军,”他朝门外大喊,魏建军推门进来,“告诉二子,准备一桌好饭,我要请荣老弟喝酒。”魏建军答应一声,心里纳闷,魏国禄可是个眼高于顶的人,怎么竟然被小飞哄住了?吃饭聊天一直到天黑,荣飞提起买几段木头,魏国禄一口答应,提什么买啊,不就是几段木头嘛,我整好了派人送到你家里去。
在哥哥那儿碰了钉子的魏瑞兰意外地获得了比自己想要的结果好得多的结果,听二弟回来一说,她半信半疑,当然很高兴,“小飞毕竟是大学生嘛,所以,小逸你一定要好好用功,考一个比你哥学校还要好的学校。”
第三十九节、张华
秋季开学的第一件事是发动了对张华的讨论。
张华是第四军医大的学员,为营救一名掉入粪坑的老农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关于大学生价值的讨论,学院党委秉承上级的指示,在学院内展开了大讨论。
秋季是北阳最好的季节,郑小英干脆将讨论会搬出教室,搬到木棉花盛开的花园内。花园是春季新修的,将教学楼前的操场隔出一块,学着公园的做法安了些石几石凳,栽种了花草,蔚然成为学院一景。
02班的33名同学席地而坐,郑小英坐在石几上,就张华的行为展开了讨论。
重点是值不值。国家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足足是十户农家的资财,为一个老农而死值不值?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即使心里认为不值也不敢说出来。大三了,毕业在望,入党问题横亘在所有有想法的同学心头,写申请书希望在毕业前解决党票问题的不在少数。在正式场合,逐渐成熟了的同学们知道如何表态。
在系支书宋春歌来之前,02班的讨论是热烈的,也是风趣的,郑小英不批评跑题的发言,最多是将话题拽回来。她也不强迫,同学们基本是自由发言。快结束的时候,宋春歌来了。
“郑老师很会选地方嘛。”宋书记和郑小英打个招呼,施施然坐在郑小英让出的石凳上,“继续讲,随便讲。”她一来,发言立止,四下静谧无声。“哈哈,不要拘束嘛,不要因为我来就不说话了嘛。”宋书记的眼光落在团支书王建雄身上,“王建雄,你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待张华的行为的?”
王建雄站起来。他是最早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决心在本学期拿到党票,即使宋书记不点名,他也是要发言的,尽管刚才已经讲过了。
“宋书记,郑老师,我是这样想的。张华同学的行为代表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崇高的精神风范,张华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张华同学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呢,根源在于他政治上过硬,思想觉悟高。听到张华先进事迹的第一时间我就在问自己,换了我,能不能勇敢的跳入粪坑救人呢?我想稍有些问号。这段时间的学习讨论我相信自己的思想得到一次很好的教育,很大的提高,在国家组织需要的时候,我是可以像张华一样的!”
“好,讲的蛮好。”宋春歌满意地点点头,目光扫过人群,就看见了李建光和荣飞脸上讥讽的笑意。
“李建光,你笑什么?难道王建雄讲的不对?”她知道李建光和王建雄不对路,02班班长和团支书长期不和也是一大特点。
“我来说吧。”荣飞站起来,“我觉着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个笑话。”
同学们吃惊地看着荣飞。
“为什么是个笑话?因为讨论的命题就是荒诞的。人和人有没有价值上的不等?或者说老农和军医大的学员是不是存在等级上的差别?我认为不存在。过去讲,人和人的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