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部分(第1/4 页)
“很焦头烂额,是吧?”隆月将鳄鱼皮手包丢在沙发上,将高跟皮凉鞋甩到门边,“给我拖鞋。”
王林递过拖鞋,“当然。我知道中央不会让局面一直乱下去。可就是心里没底。你看看舆论宣传,你看看苏联元首是在哪儿接待的?”
“香港比这儿传的还邪乎。你在北阳做的很好,应当坚持下去。上次不是跟我爸通过气了吗?”
“荣之健的政治嗅觉不比任何人差。”这次与荣氏的合作告吹,对于王林是一个极其负面的信号。
“荣飞对荣氏并没有失去信心。那毕竟是三十亿港币的投资,而且是第一期。荣氏的慎重也有情可原。”
“三十亿?明华能拿出多少?如果连个零头都没有,即使谈成了,不过是将澳洲人换成香港人而已。”
“他们毕竟是中国人。就我感觉,荣老先生确实是爱国商人,说起明年的亚运会,如果咱们取得奥运的申办权,他将捐赠主体育场。”隆月深吸一口气,“荣飞承诺明华出资10个亿,加上前期工作,占新成立的荣氏明华澳洲矿业公司49%的股份。”
王林吃惊地跳起来,“10个亿?49%股份?明华怎么能拿出这么多钱?荣氏会答应49%?或许这就是谈判破裂的真正原因?”
“现在可能拿不出。荣飞跟我解释过,我觉得他说的是对的,投资是逐步到位的,第一期的资金不过三亿元。他控制的企业不止明华贸易一家,以明华服装的实力,可以抵押贷出二个亿来,而且,他有意将几块整合到一起,成立一个联合投资公司,处理几家的股权和投资------至于49%,那是荣飞的本事。荣老先生立即答应了。”隆月有些得意地看着丈夫,“进军澳洲虽然放缓了,为了补偿,荣氏承诺帮助明华服装在香港上市------”
“是吗?”明华虽注册在深圳,但身上一直带有港资的烙印。一家港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不算新闻。
“前天李部长透露一个消息,”王林慢吞吞地说,“省里有意让我去北新。”李部长是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李凯,从北京调来的。在北京的工作履历让他对王林产生亲近。
“哦?书记还是市长?”隆月紧张地问。
“市长。”
升虽升了一格,副厅变正厅了。但市长毕竟是二把手,而且,北新的经济在省里是倒着数的。
“什么时候?”
“不知道。”王林想起了八六年学潮倒下的市委副书记张昊清,五十出头仕途便终止了,到省委政研室当个副厅级的调研员,每天以看书看报为生了。“张昊清记得吧?是在学潮结束后动的。现在这个局面,我倒是想拖一拖。
“你愿意去?”隆月觉着丈夫搞经济的底子差了些,之前在学院的那段且不说,进入政界一直抓教育卫生,只有北阳汽配那段算是跟经济沾点边。
“恐怕由不得我呀。经济建设始终是国家的大局,这点我始终不怀疑。北新的底子太差,我真有些犹豫。”
“和荣飞谈过吗?”
“和他谈什么?”
“他在北新有产业。或许他能帮你一把。”
“嘿。北新有400万人口,65%处于山地和丘陵,至今尚有温饱未解决者,他能帮我什么?”
“你不要小看荣飞。”隆月说,“对政治经济他都有非常独到的认识,忘了那次谈到苏联了?爸爸有一次跟他说过类似的话,当然没他说的那么严重,但一样不看好苏联。爸爸是做什么的?荣飞是做什么的?荣飞掌握的信息量如何和爸爸比?前年十月的港股风波就印证了他在经济上的敏锐性。正是那次股灾,取得了荣氏的信任,或者说欠了荣飞的情。荣之健很讲知恩图报的,49%的股份或许就是还情。”
“事情八字只有一撇,慢慢再说吧。你饿不饿?我给你搞点宵夜?”
“高嫂都睡了。你会搞什么?别是给我煮方便面吧?算了。”
“嘿,别用老眼光看人。冰箱里有馄饨,要不要?”
隆月真有些饿了,“那好吧。”
王林钻进厨房忙乎去了,隆月进卧室换了睡衣睡裤,快速冲了个澡。站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用电吹风吹头,就四十岁的女人而言,隆月的体型容貌保持的相当不错,这和她常年不懈的努力有关。算算来北阳快三年了,别的不说,明华贸易北阳公司在二年多的时间里积累了近二千万的财富。大部分是铁矿石生意的红利。隆月相信荣氏的那个老狐狸一定对此做过调研,确认其中大有可为。但荣飞认为双轨制必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