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1/4 页)
,金额达5�22亿美元。这次洽谈会上另一个成果是,共10大片、计3695亩有偿转让的土地获得了签约成功。有位台商风趣地说:男要选好行,女要选对郎。投资要选好地方,昆山就是最好的地方。台湾商会北美联合会会长、亚西亚银行董事长蔡仁泰先生还在纽约《世界日报》上发表文章,赞扬昆山开发区是个投资创业的好地方,准备在开发区建一座以工业为主、生产和生活设施相配套的‘台湾城’。另一家台湾公司,自费印刷小册子,义务在海内外给昆山开发区作宣传。在这样的投资热潮推动下,外商尤其是台商纷纷涌向我们的开发区。与此同时,我们开发区自身也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入。1992、1993两年中,在原有基础上再投入2亿多元,新建和完善道路40多条,在20平方公里的开发面积内基本全面实现了‘四通一平’,为来自台湾和世界各地的外企落户创造了条件。仅1993年,新批入驻开发区的外资新项目就达103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好几家。另有像台湾的‘六丰机械’等企业的落户,使得开发区的龙头作用更加突出。”
呵,何谓龙腾虎跃·此时的昆山乃是真正的龙腾虎跃。
第4节一“龙”十二“虎”,中国迎来新首富
从2005年起的“全国百强县”的榜上可以看到,苏州五县(市)均在前十名,而当年的“小八子”昆山则雄居榜首,成为中国县级单位中的首富。
中国县级单位的“首富”是个什么概念·当然是钱多财力强呗!怎么个强法·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给我介绍时讲了几个全国“第一”:2007年,昆山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200亿元,这是全国县级单位中第一个突破这个数目的县(市);昆山近五年的经济发展总量是苏州大市(含五个县级市及苏州城区)前五年的水平,毫无疑问昆山这样的发展速度和分量是全江苏的第一块“金牌子”。李源潮任江苏省委书记时,正值全党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初始阶段和重要时期,在半年里他跑昆山多达六次。
第18章昆山的称王之路(47)
一个曾经在苏州地区是“小八子”的穷县,仅用二十多年时间成为全国几千个县级单位的“首富”,昆山的这种变化和所显现的发展潜力几乎无人可比。那些到昆山参观考察的人在听了昆山人介绍他们如何办自费开发区和开发区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后,除了深深地感叹之外,似乎都会在内心拷问自己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就没有昆山人那么有胆识、那么有魄力·这样的拷问之后,他们还会感叹这样一个假设:假如我们也能有昆山式的一个开发区多好!
历史发展从来不会按“事后诸葛亮”的如意算盘前进的,因此也有了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在同一时代中的差别,这种差别通常是天壤之别。可是当那些有心以昆山为师的人深入走进这片沸腾的热土时才发现:昆山能实现持续性高速发展,靠的不仅仅是搞好了一个开发区。
毫无疑问,昆山开发区是昆山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龙头,当这个龙头舞动起来的时候,昆山呈现的是一片勃勃生机和光芒四射的活力。然而随着一波又一波投资热涌进开发区之后,昆山人清醒地意识到:光有龙头的舞动并非一台最完美和激动人心的戏,只有龙腾虎跃,昆山经济发展的这场“大戏”才能精彩纷呈。
吴克铨任书记时就已经具有这样的思路,并且开始实施新的战略:以开发区为龙头,向开发区周边的乡镇全面辐射,以推动整个昆山区域经济的全面提升。而当这样的思路在决策和规划过程中,有人曾经怀疑是否可行。依据的理由是:不管是当年的自费开发区,还是现在已经批准的“国”字号开发区,它的起点是依托上海,面向全球进行招商和规划,这才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诸多海内外企业来昆山投资创业。如今要在农田里开唱与全球化接轨的“大戏”,恐难再成好事(当时昆山开发区周边多数仍是“鸡鸭成群”、“稻谷飘香”的农耕状态,有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虽然经过七八年苦心经营,老县城玉山镇与新城差不多美丽了,“乡下人”也开始洋了起来,可那些穿着西装的开发区干部们常常一不小心总是发现自己的裤腿上沾着泥土,难怪上海人有时讥讽昆山人说:“你们的开发区是搞得不错,但有些龙困沙滩的味道,周边的水不浮动起来,这龙早晚会渴死的。”
上海人的玩笑话倒是提醒了昆山人:要使开发区这条“龙”真正活起来,还得让它成长在波涛汹涌的大水之中。这“大水”就是整个昆山的发展环境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