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松了松土,锄了锄草,等五一过了,在来施施肥,就等着玉米成熟后看看有什么特别之处了
入目之处,村民们家里已经是炊烟寥寥,各家各户都修了烟炊,即便是楼房也同样如此,村里因为偏僻,天然气管道修不进来,而煤炭现在价格之高,要几百元钱一吨,用不起啊;电费虽然不算贵,但是用柴火炒出来菜好吃一些,这生火造饭的传统就一直保持到了现在
“很小的时候喜欢边玩耍边哼着歌
乌苏里船划过一条长长的大河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自己的生活
一路唱着小曲走过高岗和山坡
忽然有一天醒来发现世道都变了
也不清楚我到底该做什么样子的我
就这样平平淡淡过着自己的生活
看着那些繁华世界我尽情高歌……”
哼着小沈阳的歌曲,方文有些期待的给父亲挂了一个电话过去
“文文啊,我马上上飞机了,估计晚上才能到镇上”
“爸,我有摩托车,你快到了给我打电话,我到镇上去接你”
聊了几句,就挂了电话,今天中午就要开席面了,热菜会放在大蒸笼里蒸好,而凉菜随切随拌,中午吃了席面的晚上就吃剩菜,中午没赶回来的,晚上就吃留下来的原席
今天老方家注定是热闹非常的,几百人聚集在一起的场面在村里也算宏大了,何况这还是一个老祖先传下来的后人们……
S:今天第二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只是烘托乡土味道,书中如果出现迷/信情节,大大们一笑而过就行,千万别信啊昨晚上没,今天补
周一求下收藏和推荐票票
百度搜索泡书阅读最最全的小说///
第二十五章面疙瘩
磨盘大的蓝竹蒸笼,足足开了五十多层,一笼就是一桌子的热菜,分了三口大锅来蒸,还有熬汤的大锅,炒菜的锅,光是灶台一片就占了一大块田地,冒着一片热烟,香味就算没飘出十里也差不多了
蒸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相当考究厨艺,盐味一但不合适这几十个蒸笼也算是废了,不过看李大师傅自信满满的神情,显然不太有可能有失手的时候
旁边摆满了箩筐,里面的有粗碗,白碗,麻碗,大小不一,形形色色,都些都是各家各户凑出来的
蒸笼上气后还要蒸好长一段时间,帮厨的亲戚已经在吃早饭了,很简单的饭菜,溜白菜,还有盘子青椒大肉片……
“文娃来了,快一起吃饭”
方文听见长辈们招呼,也不客气,添饭盖上菜,呼哧呼哧吃了两大碗,这时候天才彻底亮了起来……
看了看临时厨房,拿起一个粗碗舀了些面粉出来,川人的主食虽然不是以面食为主,但是为了方便很多时候也吃面,把面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又选了块精瘦肉,村里不兴喂瘦肉精那些,养猪就连饲料也少喂,有些村民家里根本就不买饲料,相对的肥肉也比较多,瘦肉也好吃
村民有时会一头猪喂养上一年,甚至两年,村里最高记录是一头五百多斤的大肥猪,肥壮的身躯堪比半大的水牛,听说宰出来后光肥肉层就过巴掌厚
思念着,手上的肉就垛成了碎肉,在合上花椒粉等调料,把肉装在碗里,方文打了个招呼往自己家里走去,家里还有三个女孩没吃早饭呢
到家后在门外叫醒三女起床,这才点上柴火烧起开水来……
方文此时打算做一道猪肉面疙瘩,不同于兰州拉面需要先醒上几个小时的面粉,而且拉扯也很考究技术,也不同与面皮,刀削等加工比较麻烦,不用谈刀切面,手秆面了
这面疙瘩,只要用面粉加上水,在放些盐,随意搅拌几下,连肉也不用剁碎,直接把肉一裹下锅里煮就行,虽然劲道不足,但味道却非常老道,小麦味十足,想吃的时候花个几分钟就弄好了腊肉面疙瘩村里人尤其喜欢吃,家家户户都有腊肉,做起来非常方便
有些村民自己也种植小麦,这个季节正是麦苗正绿的季节,打下小麦后,在用小机器直接打成面粉,用这种粗面粉蒸出来的馒头叫:麦耙儿,麻黑色,归与粗粮一类,味道虽然还算不错,但只适合偶尔吃一顿
还有红薯蒸熟后捣烂后炸出来的红薯耙;玉米粉做的包谷耙,窝窝头;酒米糯米做出来的黄糖耙,叶儿耙,糍耙;荞麦做的荞面耙,大米做的米粉耙;小麦粉烙的汤锅耙和蒸麦耙儿;南瓜饼等等
这些小吃饼、耙儿类,可谓种类繁多,虽然村民不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