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页)
用了人家的标牌;还有的顺应市场,弄出了一种三轮车;更有那能人已经研制出了电动车,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当然,能化整为零弄成这类公司的人,不是原先公司的掌权人物,也是与掌权者有这种或那种关系的人。其中有一家比较上点规模的“迪奥德”公司,据悉就是公司总经理合达贲开的。公司里的人不是老板的家人,就是他的亲戚、朋友,掌管财务的主管会计是他的小情人。他早先从银行运作来的资金,不少钱已悄悄地流入这个小公司。可是,国家银行那里显示的债务人,依然是Q市自行车集团总公司。天知道这些钱是怎么变着花样进入“迪奥德”的。当然,这只是赵镔初步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尚没有真凭实据。还有,掌权人为跑企业破产,已花了数百万元人民币了。这是为什么呀?为的是破了产,欠国家的七个多亿的人民币就可了了,就可以不还这笔巨款了。七八个亿都亏损了吗?都赔光了吗?不少人怀疑,这些钱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从大河流进小河里了。因为那些小公司们的头头都是大公司有头有脸的人物,为了他们共同的利益,他们结成了统一战线,联起手来干这种勾当。
到穷工人中看看(2)
当然,能进入这种小公司的人,仅有公司全员的十分之一。这五百来个职工,其中真正暴富的也就是几十号人。在小公司的多数人是跟着跑的,实际是打工的。当然,他们的待遇比在大公司时好。叫人同情的是余下的十分之九,至少有四千多人,却失去了职业,没有了岗位,丢掉了先前的技术。有人开饭店,有人摆地摊,有人到洗浴中心为人搓背,有年轻女性干了桑拿按摩。还有许多人无事可做,成了赋闲游民。这部分人大约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至少有三千多人,他们是坚决反对公司破产的主体队伍。
我终于决定亲自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清楚,尽管这种走马观花式的下访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情报。但是,通过与他们有限的接触,可以看到一种精神状态,这种状态,正是我决策的重要依据的组成部分。
为了方便,我让政府秘书长老白随行。老白是Q市政府资历最老的人物之一,他是从办事员,到行政科副科长,又晋升为秘书科科长,之后提为政府副秘书长。先后协助四位副市长工作。抓农业、城建、文教、工业、商贸。历经政府四次换届,是在第四次换届时,晋升为了秘书长。所以在Q市老白不管走到哪里,没有不认识他的。政府的人戏称他为Q市的活字典,外人称他为活地图。因为Q市所辖的四市县五区,不管哪个市县,哪个区级单位在哪条街、哪条巷,甚至于乡镇级及重点村级政府,老白出马都能一步到位,直奔目的地的院落大门,决不用费口舌问路,更不会绕道走弯路。
由老白做向导,我们先走进“迪奥德”公司。据赵镔介绍,自行车公司的精良设备及高级技工都在这里,公司总经理合达贲直接指挥着这里的生产和销售。“迪奥德”公司并没有另起炉灶建新厂房,或是租赁哪家的地产作为生产基地,它就在自行车公司的一个分公司里,可谓总公司的一个生产基地,厂房、车间、设备、流水线及各种检测仪器都是老公司的。一位老工人回答着我们的提问,边指示一个年轻小伙子去唤和经理。和经理原先就是这个分公司的经理,现在这里改名叫迪奥德了,他还是经理,只是大事情要请示合总。老工人说,现在这里生产形势不错,别看总公司不行了,小公司都还行。
我问他,这是为什么?老工人说,他也说不准,只是觉得总公司那里的人都没有啥积极性,生产自行车的成本又高,定价也高,产品也少花样,管理得又很死板,就斗不过小公司。现在不比过去,过去生产自行车,全公司就一个渠道出厂。现在是只要有技术、有设备就能干。这些自由组合的小团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出厂的自行车定价也低。想想,人家谁不想买便宜的。再说,这些小团队积极性也高,也灵活。一看市场上有啥产品好销,立马就研究上马。就像咱这“迪奥德”,现在不只是弄自行车,还生产家用的三轮电瓶车,这东西好销,利还大。总公司就不行,唉,没办法。老工人一脸无奈地说。 。 想看书来
到穷工人中看看(3)
这时候,那个去找和经理的小伙子来了,说和经理去找他舅了,大概不会回来了。
“他舅是谁?”老白下意识地问。
“他舅就是合总,总公司的总经理。咱迪奥德公司,全指望人家合总哩。”
老工人在作解释:“从进原材料,到产品的销路,全是合总的关系。还有咱新上的三轮电瓶车用的商标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