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唯独聂小艺坐立不安。
左手是于思,右手是谢文佳,这两个人听得专注,却让她紧张地要死。她的手心一直都是潮湿的,听讲的间隙放下笔,偷偷瞥了那二人几眼,用纸巾擦了擦手。
真是太窝囊了!她在心中暗骂。
于思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给谢文佳带来了多大的压力,他无比自然得坐在椅子上,双手十指在身前交叉,放在桌面上。他听得很认真。对旁边人的内心想法一无所知。
然而不经意地,像是感受到谢文佳的目光似的,于思转头看了一眼,上午还不算刺眼的光线紧贴着他侧面的轮廓漫过去,斜射在会议桌中央的地面上。
台上,骆城刚好从南唐中主讲到后主李煜。
少时即知的词,长大反少了美感。总觉清淡太过,因为太熟悉,所以没了对于词句一眼惊艳的感知。
此刻,一切都添了不一样的意思。于思望向她,目光依然是初次见面般的深邃。
骆城是个讲到极处便富诗性的人,像是许多年前的那些在讲台上意气风发我自独行的学者一样,到了心绪的顶峰便挥洒自如,随口就吟诵出来。
整个房间都静了,唯独光阴脉脉流淌。
谢文佳歪着头,不知道自己可以在这样的时刻体会到愁绪。又或者人生来就带着“愁”。
一切的相遇离别,爱恨起落,时光的缝隙间,你越过欢庆的人群向外望去:他们欢乐的面孔、他们高举的双手、泛着白沫的酒杯,盛着的,同样是你的愁绪,你生命走过的路与未尽的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于思问她:“怎么了?”
“没事。”
虽然年纪大了,但骆城的讲座还是比预计时间长了许多,笑笑不断上前去给他的杯子加着水,照顾得周到细致。他兴致高昂,尽管课讲得粗略,但细细算下来,也讲了不少。
讲座结束后,掌声雷动。骆城微微一笑,拂袖而去,留下一沓子墨香四溢的纸。
“你们想不想去和他说几句话?”人们开始往外走,于思也起身帮聂小艺从窗台上拿下盒子,一边拿起自己的西装外套,问她和谢文佳道。
他小时候的书法就是骆城教的,老人一辈子爱的也就是这么些东西,聂小艺字写得好,带过去说不定他还能高兴高兴。至于谢文佳,于思听笑笑提起过,说她也是从小学字的。
聂小艺不知他为什么这么说,但对大师的景仰已经塞满了脑子,腾不出空想这些有的没的,也就没注意到别人惊奇的目光。
要不要做要签名这种蠢事?
要不要问什么问题……
问什么好呢……会不会被觉得太幼稚?
小时候便听老师提起过的学者,长大后深深景仰的大师,聂小艺
没想到此时还能近距离接触,她在心里乐开了花,却强撑着脸上沉稳的神情应下了。
谢文佳自然也不会拒绝,她们就这么跟着于思的脚步往外走,七拐八拐得远离了人声嘈杂。于思不知道在哪儿打开一扇门,一室的幽静与茶香,骆城果然还没走。
他放下茶盏,朝于思做了个手势:“你,过来。”
在旁边听了两人的对话半响,聂小艺总算弄清楚了,于思摆了这么大一个局,能请动学界泰斗前来讲课,原来不单单是家庭背景的缘故。
骆城是于思的长辈,也是于思的恩师,手把手写出的情谊,自非学校里上大课的学生可比。怪不得她总觉得二人哪里有些相似,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言传身教,有相似之处简直就是必然的事情。
虽然成年后于思求学、工作,忙到脚不沾地,但总也没忘了当年小院子里的恩师。
无论身在何处,每年带着礼物前来祝寿,比之骆城自己的子女更孝顺。
“你妈昨天还让我给你带点东西;”骆城喝着于思专程从家里带来的茶水,一脸泰然。“但我今天早晨走得急,给忘了。”
于思的父母与骆城夫妇是至交,文、革十年中、共过患难的交情,几十年过来了也是联络不断,常常走动。
于思哪里敢责怪他忘带东西?只是在一旁顺着老人的意思说话,什么您注意身体啦,昨天见到一方好砚啦,这几天就能找人买到啦一类的。点头哈腰,绝对殷勤。
骆城时听时不听的样子,偶尔赏个脸点个头,提点几句。
到叙话将尽的时候,他注意到于思身边的两个人,也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