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第1/2 页)
平凡的世界中,我们继续着没有脾气的生活。
禁闭的心园草长莺飞6月4日
打电话问中文系教务,对方说,硕士录取通知书要6月15日以后才能下来。还要耐心等待。
女友要送我《鲁迅全集》,让我看看哪个版本比较好。应该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吧,网上搜索了一下,价格将近千元。有其他出版社版本,二百元左右。
前天晚上因钥匙被反锁在屋内,砸掉了门玻璃,今天有师傅来修理,进门就说:忘带钥匙砸的吧。看来如此作为的并非我一个。
风很大,禁闭的心园草长莺飞。
短裤肥硕与拖鞋趿拉的龌龊形象,在这个校园中并不见怪,被包容。我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在从宿舍到饭堂的路上,在中午12∶45。执勤的同学已于早些时候收岗了,为“非典”折磨数日之后,紧张的局面重新松动,虽然封校解禁遥遥无期。
第54节:家长里短
园内生活需要某种调剂,年轻人为单调与寂寞圈囿太久,会有生事的念头,过剩的精力需要宣泄。在毕业生即将出走的夜晚,总会有凌晨传来的呼喊或尖叫,“我把青春献给你”的许多年是不是有未完成的遗憾?论坛上那个沉默四年的男生终于对一个女生说出了心中爱的告白。回帖说追她的人有一卡车,死心吧。即将远离一段岁月的最后几个晚上,做一些“出格”却单纯的事不需要理由。想想你将不再年轻,也不能再冲动。有人倡议再最后看看北京城,凄然感觉,很担心夜晚闲逛被收容。
大讲堂广场有“品味学术文化,享受夏日清凉”系列露天讲座出现,不能集会的规定可能带来更有意思的交流方式,但我更希望这是一场露天电影,或者地点可以选择那块静园的草坪席地而坐而不是坚硬的水泥地,但也许讲座的主题更适合工业化的广场:“伊拉克战争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日益发现睡眠是一件奢侈的事。咖啡的努力使我在凌晨数点仍无睡意,西向的窗外渐亮,那东方是不是已泛鱼肚白?当睡眠与吃饭都成为任务的时候,心中必然有事情牵挂?
中文论坛上又有了新版面,勤劳的人们忙碌着,生活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吧。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端午节,却没有粽子和屈原。
我和北大中文论坛的“家长里短”6月10日
在雨丝的覆盖中,校园内油绿的视线所及愈发葱茏起来。零星的行人走过,都是从容悠闲的样子,仿佛在细细品味细雨中这座古老的书城。
回到宿舍,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无线网依旧没有贯通的迹象。拨号上网,中文论坛上版主们在专区中热烈地讨论着“家长里短”的闲话………在这里,版主们活泼而富有人情味,俨然不同于在各自版面上老大身份的庄重和严肃。陈平原先生在苦研学术之外,非常欣赏“学者的人间情怀”,于学问中获得人生快意,身体力行;在周六旁听的博士论文答辩中,费振刚先生提出论文需加强人文关怀,并以俞平伯先生“玩学问”的乐趣为期盼……如此类比可能并不合适,版主们在私密专区中的轻松自然也是另一种人生情怀的展现吧。
最初认识北大中文论坛是因为考研的缘故,论坛上有专门的“招生及考试”版。考研北大中文系的学子们在这里热烈地讨论着各种问题,版主们也尽职尽责地为考生解决各种问题。我从中受益颇多,每天都会光顾这里,希望收集到任何于考研有益的信息。每一个考研人都是如此渴望与过来人、同行者交流。
为考试而阅读,每有心得便诉诸笔端,于是有了在论坛上发表的各种文章,其中以散文居多。也因此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我的考研生活显得不再寂寞单调。
关于论坛的历史,我愿意从最早的发帖时间算起,大约是在2000年的11月。2002年5月,从北大中文系主页的链接中我发现了这里,从此再没有离开过。我的生活、我的考研都和这里密切相关。2003年3月,承蒙李铎老师不弃,我成了“中文信息处理”版主。由于我对于这个方向了解和认识得不多,所做多是转贴一些有用的资料,也是学习。
2003年5月22日的“版主专区”(仅供版主内部交流使用)中有nafangzheng发表的“小楼成红色的系统管理员了”。这一天起,我成了北大中文论坛的系统管理员,肩负了更多责任,结识了更多版主,也开始很少写散文。
窗外雨声渐渐隐去,无线网的信号迟迟不见到来。
问中文系教务,回复录取通知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