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1/4 页)
“是!”
几天以后,在赣江北岸的大路上,急匆匆走来了六个青年军官,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大高个儿,长得一表人材,边走还边回头喊:“快!你们看,前面就是南昌城!”后面的几个小伙子听到这喊声,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高兴地喊着:“到了!我们胜利了!”
原来这六个年轻军官,就是张发奎下令要追赶的人。他们是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直属炮兵营的军官,六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走在最前面的大高个儿,就是刚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分配到直属炮兵营任见习排长的许德华。
这时,许德华望着江对面不远的南昌城,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他想起了六天前,也就是8 月2 日,南昌起义的枪声令每一个共产党员振奋,他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立即飞向起义的战场,投身到叶挺、贺龙的部队。就在这时,驻军当地九江市的党组织指示他们炮兵营的六个共产党员,立即开小差去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
接到指示后,许德华兴奋不已,在组长老黄的带领下,他们六人匆勿上路。想乘九江到南昌的火车,但由于昨天张发奎和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带卫队营乘火车追赶周士第带领的第七十三团,以阻挠其到南昌参加暴动,结果遭到周士第团的猛烈攻击。张发奎、李汉魂见势不妙,弃车逃跑,致使火车不通。他们只得徒步赶往南昌。
整整六天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路的辛苦都随着这欣慰的笑,而跑得无影元踪了。只见许德华迅速地从衣袋里掏出了红领带。这是九江党组织发给的起义军标志。许德华正要把红领带围在脖子上,只听得一个声音说:“许德华!别急,过了江再说!”
许德华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他们的组长老黄。别看大家叫他老黄,其实他也不过二十岁刚出头。
老黄紧走几步,取下许德华的红领带轻声地说:“我们走了六天,时间可不短呀!”说着把红领带塞到了许德华的口袋里。
许德华立即明白了老黄的意思,他疑惑地望望江对岸的南昌城,难道会有什么变化吗?
过了赣江,南昌城就在眼前。怎么看不到红旗,听不到歌声,守城的卫兵也没系红领带?
“情况不对。守城的不像是我们的人!”许德华判断道。
再往前走几步,发现墙上贴了一张由张发奎署名的告示:“叶挺贺龙,盘踞南昌,希图不轨,实行赤化,本总指挥,声罪致讨,以慰总理在天之灵。”
几个战友,气得握紧了拳头,不知谁骂了一句,“妈的!张发奎这个老滑头彻底倒过去了!”
“叶贺的部队呢?”许德华的军校同学杨实人焦急地问。
“也许转移了!”老黄猜测着。
“转移了?”大家沉思着。
“转移到哪里去了呢?”杨实人自言自语道。一片沉默。几个战友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呆站在那里。本来嘛,从九江到南昌,火车不通,硬用两条腿跑来的,每个人的脚上都有水泡,但是一想到即将投入战斗,投向自己的队伍,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可是,现在起义队伍走了,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同志们,先找个隐蔽的地方,商议一下!”老黄打破了沉默。在江边的破草棚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
“我们晚来了一步,唉!”
“下一步怎么办?”
“那还用说,追赶起义部队,这是党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说得好听,往哪追?”
“依我看,我们还是先住下来再说!”
“对,先休息一下,然后再找党组织!”
“我不同意,我们是来参加起义部队的,没找到起义部队,我们就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许德华一听要住下,就着急地说。“这儿离我家高安县很近,莫不如先到我家休息,然后再到高安县委打听起义军的下落!”
“你有把握吗?”老黄不放心地问。
“没什么问题!”杨实人肯定地回答。
“那好,我看就这么办!”老黄说着,转向了大家,“你们的意见如何?”
“同意!”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也只好如此!不过,千万不能多住,否则,怕是赶不上了!”许德华还有一丝顾虑。
“你小子真是好福气,部队没追上,倒先把你老兄送到家!”“这叫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嘛!”
几个战友一边冲着杨实人打趣,一边向高安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