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页)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唐候天去世后,他的原配卢氏就跟弟弟唐候渊家闹起了别扭,卢氏生的两个儿子祖圣、祖荣也掺来凑合。在这种背景下,祖圣两兄弟退出了洪福商行的一半股份,过了年,唐皆能又把另一千两银的股份也给换了回来。祖圣只是少爷脾气十足,倒是没什么生意头脑,主张把这些银两除了实践贴家用之外,再在乡下买点地。祖荣不同意,他说用这点钱也买不到什么好地,得不到什么好收成,划不来,还不如作点生意呢。祖圣问他可作什么生意,祖荣说可以跑船,把乡下的人员、土产运出去,把城里的洋货和人给运进来。这可是笔大生意,唐祖圣想到。祖荣会作生意,这是过世的父亲常常夸奖的,不能否赚钱,谁都没底,毕竟这一千两银子对现在的唐家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兄弟情深,祖圣就顺水推舟地把剩下的一千两银子给了祖荣作生意用。唐祖荣二话没说,拿了这笔钱,就上衡州买了一条半新的汽船,雇了一班人跑起码头来。
汽船是当时在湘江跑得还比较多一点,蒸水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新式船。唐祖荣买的这条船可以载重二百来吨,一天可以在衡山与衡州之间跑个来回,这是当时的木船所不能比的。不过船唯一的缺点是维护比较困难,要用汽船拖到岳州去修船。行船离不开码头,而当时衡山的码头是由五贤社和洪福堂分别把持的。唐祖荣自然不能去五贤社的码头停靠、卸货,但是洪福堂的码头因为近县城,渡船多、码头小,上下货也不是很方便。为此,唐祖荣特地找到堂兄唐皆能,让他吩咐手下人多多关照。唐皆能还真想教训一下这个不识好歹的堂弟,又怕教训狠了,他又会作出什么一时冲动的事情来,就答应了。从此,只要是唐家的船靠岸,搬运的苦力就会第一时间替他搬卸,而且在码头紧张的时候,也是第一时间让唐家的船靠岸。因为这层关系,唐祖荣的船运生意也特别好,不过就凭这点,唐皆能主持的洪福商行每每进货的时候,也都会叫祖荣的船在货不多的时候捎带一下,省却一笔运费。
这年的秋天,湖南一带闹水灾,各地的稻子收成大减,粮食价格在衡州一带成倍地涨。商家看到这点,纷纷从外省调运稻谷进湘。唐皆能这条船买的正是时候,一天到晚地运粮食,从衡州跑空船到岳州、武昌等地,运回满满的一船粮食到衡州、衡山。物价涨得太厉害,衡山是民心浮动。为了稳住民心,保住乌纱帽,县令唐士得不得已向城里的富户、地主筹钱,加上县府的一些闲钱,共得近万两银钱。唐士得就征用唐祖荣的船,用这些钱买回官粮,低价卖给县里居民。当然,这里面也自然少不了唐士得的一份私已钱。唐祖荣高报买粮的钱,从中跟唐士得分帐渔利,旁人还以为县令真的是替民作主,谁曾想到其中有见不得光的地方呢。
物资奇缺,唐皆能主持的洪福商行也发了一笔不大不小的横财。唐候渊跟卢氏看到儿子自从买了伯父家的商行股权后,生意很好,也不禁高兴起来,夸儿子有头脑。当然,唐祖荣与唐祖圣两兄弟却也并不后悔,祖荣成功地把唐家的生意从经商、收租扩展到实业方面,这在当时可是需要相当的眼光。这年底,衡山的商会改选,唐皆能和唐祖荣均成为商会的理事,这也表明唐族两家分道扬镳的势头是越来越明显。
邓世耀来衡州后,即遵照大哥邓世荣和黄天明的安排,在衡州、衡山两地以同盟会的名义开展活动。此时的邓世耀再不是初来时的人地生疏的外乡人,而是已经在两地有着一定的知名度的商人兼帮会头目了。但邓世耀的主要心思已经不在赚钱上,他让唐皆能只向他汇报一些重大的事情,其余的就不大管了。邓世耀记得临上衡州是时,黄天明许诺:在今后的两年内提供三百条长短枪等军火、粮饷给洪福堂的弟兄,拉起一支队伍。黄天明还告诉他,孙文先生已经同意派黄兴先生去一趟广州,专门就此事同邓帮主商谈,顺便还想检阅一下洪福堂的人马。最后一句话可把邓世荣的心给弄得紧张起来,他为了在与同盟会的谈判中捞取更多的有利条件,曾夸口自己带领的洪门有上千人,而其实洪福堂只是个不到四百人的洪门小分支。兵不厌诈,邓世荣命令自己的干将,尽快凑起一支三倍以上的队伍。
邓世耀对此当然是不敢懈怠了。他首先把从渡帮里过来的弓敬叫来,让他清点一下自己的手下。弓敬的手下经常是一茬一茬的,农忙的时候人少,农闲的时候人多,不过经常性的有一百五十来人。邓世耀又把在双峰的古道强和湘乡的刘浩之叫来,让两位在家乡组织一下雇农、亲属什么的,届时让衡州派人去教他们练几套拳脚,必要时拉来衡州壮壮声威。古、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