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1/4 页)
吴家兄弟做生意出身,最擅长看人眉眼,见关秀秀这番动作,转念便明白过来,吴东来两步跃了出去,在外面呵斥几句后,小心的关了门窗。
待屋子里只剩下甥舅三人,关秀秀面上一正,放下了手里的茶杯,低声道:“我将要说出的事情事关重大,故而不得不小心从事,舅舅们见谅。”
关秀秀仲出一根手指,朝着天上指了指,正色道:“迁居这件事情,并非魏知县的意思,乃是皇命。”
皇命,自然是不可违逆的。
吴家兄弟对望一眼,均从对方脸上看出惊骇之色,他们搞不懂遥在天边的帝皇怎么会关注这一个小小的县城。
关秀秀的声音又低了三分:“皇上要迁都。”
迁都!
吴家兄弟到底是聪明人,转眼间,便从这简单的两个字想到了无数事情中去。
天下繁华,莫过京城。
商人逐利,做大了生意后自然想往京城一闯,只是京城水深,等闲混不进去,像是梁家,也是因为有了郭家做后台才能立足的。
而现在却有一个机会摆在眼前,在北京成为都城前,里面的水浅的很,若是此时进入,吴家兄弟有很大的把握,可以把铺子开起来。
到时候,安肃县城的吴家和京城的吴家,可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向来沉稳的吴家大舅也不禁着慌,他紧紧的盯着关秀秀,追问道:“此话当真?”
若是只有郭浩儒的耳提面命,关秀秀还要犹豫一番,她前世却是亲身经历了,也感受到了北京从副都到京城重镇的变化,当下郑重的点了点头:“绝对可靠。”
吴家兄弟的两双眼睛登时闪亮起来,这真是天上掉馅饼一样,亏的二人前不久还当是魏知县的无理取阄,拼命的想要往外推。
现在想想,魏知县说此事的时候,面露为难之色,找的理由难以取信于人,分明是他也不知道其中的真实含义。
若是真的迁都,却又是实打实的上意。
想到这里,吴家兄弟同时惊出了一身冷汗,若是他们一直消极应对,想来魏知县办事不力,惹恼了上面,他们也不会好过。
吴西顺不由着恼起来:“这魏知县真是书生误事!”
关秀秀笑了:“这是何等大事,魏知县应是不知。”
若是连一个七品知县也知道了迁都这样的大事,怕是御史们早就阄了起来。
关秀秀眸光闪动,忽然开口问道:“舅舅们可知道这魏知县的背景?”
做官的也分好多种,像是郭家,父子同朝为官,好处不言而明,郭浩儒经营下来的人脉大部分可为郭志礼所用。
若是寒门苦读出身的学子,就要靠着座师同门,乃至同乡来搭建自己的关系网络了。
听到关秀秀的话,吴西顺嗤之以鼻:“不过是个苦读数年熬出头的书生罢了,又不懂人情世故ˉ——”
说着,他摇了摇头,显然并不看好这魏知县的仕途。
关秀秀一下明白过来了,从两个舅舅的三言两语中,以及魏娘子的描述中,她大致判断出了魏知县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家子弟,自幼教养良好,不通俗务。
她既然和魏娘子交好,忍不住点拨两个舅舅几句,“那魏知县家中兄弟四人,他是最末的一个,三个兄长也在朝为官的。”
吴西顺一惊,那小魏知县竟然这么有背景?看他最末的一个都做了七品知县,兄长比他应是只强不弱,这般的家族子弟,真是得罪不起。
看着两个舅舅的脸色微动,已经有了交好的意思,关秀秀放下心来
吴家乃是安肃县的首富,其余富户莫不唯吴家马首是瞻,一旦吴家变了风向,其他人家定然也闻风而动。
到时候,魏知县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朱棣为了迁都可以说是煞费苦心,不然哪怕是皇帝,对着满朝文武,突然张口说,我要迁都,肯定也是板砖一片。
前面讲了修建政府机关,现在是迁移富户,后面还有其他的举措。
☆、188 种花墙根下
交好魏知县,对吴家来说,是双赢的好事,进京的富户是名额限制的,他们以前也一直仗着这点,敷衍塞责,想着旁人家占满了名额,就没他们什么事情了,现下却不可如此。
而对于魏知县来说,吴家乃是安肃首富,若是他们家牵了头,什么事情都要好办的多。
当下吴家兄弟就做了决定,吴东来带着银钱前往北京,买地开店,扎下脚跟,吴西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