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页)
美国人是一个讲究策略的民族。最初,美国政府在口头上欢迎苏联参加“马歇尔计划”来接受美国的援助。一开始,斯大林信以为真,还派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到巴黎与英法两国外长会谈。但在美国人的暗示下,他们提出了许多令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件。也就是苏联不仅要进行政治改革,还要丧失很大一部分经济主权,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
一旦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在贸易领域经济落后了,若没有政府的干预,仅凭自由贸易是不可能赶上发达地区的。苏联政府完全明白这个道理。莫洛托夫谴责“马歇尔计划”的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苏联政府声明说,“马歇尔计划”企图干涉欧洲国家内部事务、把美国的计划强加给它们以及使它们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出口产品,从而使这些国家的经济从属于美国的利益。
不久,苏联为抵制“马歇尔计划”的影响而与东欧国家签订了各种的贸易和经济协定,这就是著名的“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了对东欧国家的经济援助以及发展东欧国家对苏联的贸易,进一步加强了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经济联系,同时也限制了东欧国家同西方国家经济往来的空间。随后,斯大林提出“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已瓦解,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是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观点。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后,苏联和东欧国家成为独立于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与金融体系之外的封闭经济圈。
苏联的桀骜不驯当然不会让美国善罢甘休。“二战”临近结束时,美、苏、英、法达成一致意见,战后的德国必须遵循非军国主义化、非工业化、废除中央集权、民主化和铲除纳粹主义等五原则。德国被划分为四个占领区,其中英美法占领区拥有德国总人口的3/4,还占有鲁尔和莱茵兰等德国工业心脏地带。在苏占区边界内177公里处的柏林也被划分为四个区。苏联要求东西德合并成为一个统一的解除武装的国家。而美国却要把英美法占领区合并成西德并纳入“马歇尔计划”,还重新武装西德让它成为一个潜在的军事强国。这意味着苏联又将要面对一个随时可能入侵本土的强大敌人。
1948年6月24日,就在西方大国在西德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流通新货币的当口,作为西德币制改革的一个回应,第二天苏联就切断了通往西柏林的所有水陆交通和货运,开始对西柏林实行封锁。美英遂派出大量飞机向柏林被困居民空运粮食、燃料及其他生活必需品。其实,从法理上讲,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根本没有权利从陆地进入西柏林。就像斯大林指出的,美国破坏了德国的统一,使西方失去共管柏林的法理基础,它建议用柏林苏占区的新币代替西区的新币。
美国借此机会推波助澜,运送了大量武器到西德,大肆宣传核恐怖,并有意制造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假象以迷惑人心。通过美国媒体的宣传,苏联被妖魔化成试图饿死妇女儿童的残暴国家,形象大受损害。其实苏联最终还是退让了,而美国却毫不妥协。整个冷战期间都是美国完全压倒苏联的态势,现在美国却反而装出一副受害者的形象,以此来妖魔化并遏制苏联,并借苏联来讹诈自己的盟友。
国民党与恶性通胀
凯恩斯曾说过:“据说列宁曾经宣称,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最好办法就是损害货币的声誉。政府凭借通货膨胀的连续过程,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没收其国民的大量财富。它们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进行没收,而且是随心所欲地没收,在这一过程使许多人陷入贫困时,它实际上使某些人富了。这种任意重置财富的现象不仅影响经济生活的安全,而且使人们对现存财富分配的公平性失去了信心。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人获得了意外之财,不仅超出了他们应得的份额,而且超出了他们自己的预期和希望,成了‘暴发户’。于是这些人便成了中产阶级的仇恨对象,因为通货膨胀给中产阶级带来的损失并不亚于无产阶级。一般而言,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持久稳定的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主要基础;而通货膨胀的不断进行使通货的实际价值波动剧烈,从而使这种信用关系完全被打乱,结果是获取财富的整个过程堕落为全凭时运的赌博行为。列宁当然是正确的。要推翻现存社会基础,没有比损害货币声誉更巧妙更可靠的手段了。这一过程在破坏方面动用了经济规律中的全部隐藏力量,而且是很少有人能够觉察到的。”
在冷战背景下,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很大一个原因便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