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1/4 页)
可老吕明显没认真分析萧何的言外之意,把仪表堂堂和那一万块钱联系在一起,初来乍到、不明就里的老吕开始琢磨刘邦的长相,越琢磨越敬重,连磕头拜把子的心都有。事后证明,老吕对相面这门学科研究的还是比较透彻的,水平已达到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地步,当个科学院院士应该还有些屈才。
老吕琢磨是他自己的事,刘邦的目的就是混吃混喝,既然被请了进来,就毫不客气,一屁股坐到上座,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大吃大喝。酒席将尽,老吕三番两次给刘邦使眼色挽留。刘邦是什么人呀?黑白通吃、大言不惭、地痞无赖一个,你不让走就不走呗,难不成还要管晚饭?
客人都走后,老吕爬他脸上又是一阵端详,犹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老吕说的饶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的面相好,我愿把女儿嫁给你。
刘邦一听,高兴的两眼放光。胡说一句话,白吃一顿饭,还顺便娶了个媳妇。也顾不得父母之命、媒约之言,既然人家寻着当老丈人,哪有回绝之理?虽然自己已有了个曹氏,但对他来说,这方面是多多益善。刚等老吕说完,刘邦就纳头便拜,认了丈人,定了亲事。
刘邦走后,老吕的老婆不愿意,追着老吕问:“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因为前一阵县令帮自己的儿子提亲,老吕竟然一口回绝,没想到老吕今天吃错了药,一时激动竟然把女儿许配给了刘邦,因此他老婆满肚怨言。
可老吕对自己的相面水平还是比较自负,硬是把大女儿吕雉嫁了过去。当然刘邦还是对得起吕雉的,考虑到吕家势大,回家后立马让吕雉做了正妻,先来报到的曹氏就对不起了,当个小妾应付一下了事。
成功人士是需要有故事的,如果自己折腾不出来故事,就需要让别人帮你折腾。刘邦现在不成功,但有人帮他折腾故事。刘邦这次娶媳妇,就为沛县安定团结做出了贡献,因为沛县人民提供了谈资,在茶余饭后多了一项交流主题。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刘邦开始有些名气了,也有故事了。
刘邦的故事很多,但很多一部分故事都很扯淡。史书上说什么刘邦喝醉后身上有龙了,刘邦所在之地上面常有云气了,还有过路老人给刘邦算命大贵了,以及前边说的刘邦他妈和大蛇交配了等等,这些东西基本可以定性——胡扯。这是刘邦当皇帝后自抬身价的故弄玄虚,要是有那么多奇异之处,老刘也不会挖空心思地给他起外号,嫂子也不需费力淘神地为他刮锅底。
还有些书上写老吕认为刘邦是奇货可居,让人觉得莫名其妙。怎么看刘邦也没法和赢异人做比较。虽然赢异人是个人质,但人家确确实实是秦王的儿子,只要有这个身份就有逐鹿中原的资本。可刘邦呢,八辈穷人,要领他去见胡亥,说这是他儿子,肯定话没说完都被砍了头。老吕明显没那么傻。
但老吕同志还是很有眼光的。能看中刘邦,不光是他的面相,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份。
这说来奇怪,一个混混有啥特别之处?但别忘了刘邦是个大混混,大混混通常有种本事,就是黑白通吃。刘邦无疑就拥有这个能力,虽只是个亭长,却能和各级官吏打成一片,和谁都能说上话,可以说在这白道上混的如鱼得水。并在**更是叱咤风云,这个地盘上的危险分子、地痞流氓见了他,还得排着对队喊他声“老大”。更关键是老吕本人也不是什么好鸟,自己是个富户,一把胡子了还能结仇家、搞搬迁,肯定也不是个老实安分的角色。一见到刘邦,那真是王八看绿豆——对眼了。
况且老吕现也需要这种人。虽和县令关系不错,但那时当官的哪有个定数,嬴政喜欢砍人,继任的胡亥也不是个善茬,那时候也没几个娱乐项目,既没有电视、网络,也不能k歌、蹦迪,不杀个把人刺激刺激会有多无聊,这一下可苦了那些当官的,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老大们娱乐项目中的主角。和县令走的太近,无疑是个风险,如果皇帝拿县令开涮,拖累了自己也不太划算。反正老吕没有两肋插刀的想法,有的话也只是把刀插到别人身上罢了。这一点,他和刘邦真是极为相似。
并且老吕还有仇人,要对付仇人县令的本事很明显有些单薄,而刘邦这个混混明显要雄厚很多。因此老吕看中了刘邦,就这么简单。
当然,对他刘邦来说,这个媳妇娶的成效颇丰,因为在沛县扬名了。人怕出名猪怕壮,刘邦这一出名,主动和他套近乎的人越来越多,也为他以后打群架事业培养了不少人脉。
娶了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