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1/4 页)
因为本身的金属加工技术基础薄弱,发展时间也还很短,因此这项技术有着不少不完善和不成熟的领域。甚至比起当前世界钢铁界的常规工艺,都并不具备着绝对的优势。
但最终在商议过后,刘浩然还是毅然决定使用这项技术,在柳州这里建起第一座氧气顶吹转炉。
经过了半年多的实验和改进,这项新技术已经日益完善。而在这里,也将是刘氏重工的第一家钢铁生产厂,光是第一期工程建设完毕,产能就达到了惊人的年产量五十万吨。
并且在未来三年内,等到前三期的建设全部完成,开足马力的生产线预计年产量可以超过五百万吨
这是一个何等惊人的数字
并且按照兴华社未来十年内的投资计划,这样级别的钢铁生产厂,还将开设九个
这将使中国的钢铁技术迅速发展,产量猛增,创造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奠定不可动摇的坚实基础。
钢铁生产,决定着华联的未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性工业指标。第二研究所也在金属加工领域,不断进行着深入细致的技术研发。
正在与德国合作开发的真空升降脱氧装置,还有自主研发的带钢轧制技术、连续铸钢技术、高炉吹重油技术、高炉高温技术等,都是需要大量经费投入的基础研究计划。
单靠某个人的努力,是绝对难以完成的,工业时代,需要的就是制度化的集体力量,这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所在。
………【第二百七十六章 英国记者】………
第二百七十六章英国记者
艾尔?乔纳森一名地地道道的英国人,为一家小报社工作,每周的薪水,仅仅勉强足够他糊口。
但是接下来的这一篇报道,改变了他的一生。或者说,直到十年后那一场波及全世界的毁灭战争发生之时,整个人类社会,才真正意识到他这篇文章的价值。
他原本正在度假,目的地选择在了香港,因为这里的消费比起英联邦的其他殖民地,要更廉价一些。而且对于在贸易上愈发展露出过人之处的中国东南地区,他也有着一定的兴趣。
这个正在不断繁荣起来的地方,让他身为记者的敏锐嗅觉,开始变得蠢蠢欲动。恰好在这个时候,发生在桂省柳州的记者招待会,吸引了他的目光。
到场的记者其实并不稀少,尤其是中国国内其余省份的报社记者,或者有着日本官方身份的自由撰稿者。他们都睁大着眼睛,以专注的神情,审视着正在这里所发生的一切。
惊奇、赞叹、不可思,甚至是那若有若无地担忧以及恐惧,都让同样身为新闻工作者的艾尔感到非常有趣。他敏锐地觉察出来,在这里的许多记者,动机其实都有问题,并非是纯粹的为了寻找具有价值的话题,而是在想着挖掘更深层次的资料。
不过对于这样的举动,艾尔也并不理会,这些人的来意是什么,和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他只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已经足够了。
拿着刚买来的笔记本,艾尔搭乘轮船,来到了广州,这座整个中国东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这个三十岁出头的外国人眼中,他惊奇的发现,在这里似乎并非如此。广州和经济繁荣的南沙相比,居然没有显现出任何的优势。
到处都是还在兴建的大型基础设施,医院、警局、学校等等,民众也都形色匆忙。这是一座还在建设之中的城市,让艾尔想起了当年的伦敦,工业**开展的时候,也是这样一副景色。
城市集中了相当多的人口,这些人之中,绝大部分都是等待就业或者已经就业的技术工人。穿着寒酸的衣物,脸上带着深深的疲倦,那是因为长时间的加班所导致的精神消耗过度所致。
在这个时代,保障工人权益还没有发展到连工作时间都进行严格规定的地步。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以上,并不是什么很稀罕的事情。
粗粗的游览过一边还与留着残败气息的老广州,艾尔便选择了前往此行的目的地,正在进行工厂招商引资建设的柳州。
坐在舒适的长途大巴里,艾尔充满好奇的观望着四周围的一切。如果不是因为建筑风格迥异,外加上到处都是黄皮肤黑头发的身影,他还真的以为自己回到了那个充满工业气息的曼彻斯特。
虽然这里还显得很不完善,正在施工的地段比比皆是,可那种明显洋溢着的工业时代气息,是任何人都能轻易感受得到的。
穿着制服,头戴安全帽的工人,熟练的操纵着各种大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