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4 页)
起初,蒋介石还能听进孙中山的劝告,但他对陈炯明的不满还是有增无减。陈炯明未采纳蒋介石的意见,结果没有全部消灭桂系军阀。蒋介石愤怒之下,拂袖而去,前往上海。
他打电话给孙中山,解释他离职的原因,但此时孙中山已无心思听蒋的抱怨了。在他看来,陈炯明已实现了他的目的,即将桂系军阀赶出广东,桂系军阀尚有残余留存,但却无妨大局,孙中山决定返回广州,重建军政府。孙中山要求蒋回广州,履行自己的职责。蒋一气之下,回到老家溪口探家去了。
即使蒋长期不在职,孙中山仍十分信任他。1920年11月底,蒋终于返回广州,发现给他的职位是重建的军政府内政部部长,而这并不合他的胃口。
另一方面陈炯明已开始建立自己的势力,他的职务头衔甚至超过了孙中山:陆军部长、广东都督、粤军总司令、两广最高检察长。
1921年1月12日,在广州召开国会议员大会,进行投票选举。尽管代表不足法定人数,孙中山作为“革命之父”已数次成为正义力量的领袖。这一次,孙中山希望通过法律程序成为当然的领袖。4月,国会议员选举孙中山为全国非常大总统。5月5日,孙正式宣誓就职。
尽管许多传记渲染孙中山和蒋介石的亲密关系,但有一点很明显,孙中山从来就未认真考虑蒋介石的建议,也未将他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蒋介石再三劝告孙中山不要搞这个选举,因为这种选举未达法定人数,缺少法律效力;而且一旦南方联合瓦解,不再效忠政府,这种选举便毫无意义。蒋介石争论说,任何不同意见都应被考虑。
蒋介石最后这次负气离职,时间近三个月。他不断受到各个方面的压力,要求他回广州。为孙中山效劳。他最后竟失去耐心,将国民党的说客给打发走了。1921年1月5日,蒋就他的行为写信表示道歉:“我脾气暴躁,行为鲁莽,……事后反省,深感惭愧,意识到自己太可笑了。”
孙表示原谅他的行为,但也说:
“我兄——你过于固执己见,实为不可救药。任何小事于你不满,你都火冒三丈。”
蒋介石自己回忆说,在读了来访者带来的信后,他感动得几乎流泪,他决定返回广州。
陈炯明在击败他的对手桂系军阀后,手下已有几个师组成的庞大队伍,这时,他准备在中国南方建立自己的封建割据势力。因此,他对孙中山的继续西伐桂系的命令拖延不理,更不用说蒋介行的任何建议了。
1921年2月在在广州,蒋介石已察觉出陈炯明的野心,但孙中山还不相信。
蒋之所以仍然回到广州,一方面是由于孙中山再三催促,另一方面是他一直渴望有机会彻底铲除广西的残余桂军。此时,这位内政部长最愁的是缺乏经费,因此暂时还顾不上向陈炯明挑战。蒋介石认为,征收关税是筹集资金的最佳办法,但问题是在北京的外国使馆和公馆不承认广东军政府,拒绝与之合作,而陈炯明也支持外国使馆的态度。正是这个原因,促使孙中山进行选举,以当选非常大总统。因为这样一来,就使得他和北洋政府的首脑一样,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
1921年5月,蒋介石写信给孙中山,表示完全反对这个选举计划。他认为:广西的军阀还未彻底清除,西南部也还未得到控制,此刻没有时间进行选举。更何况,选举因议员不够法定人数而缺乏法律依据,他写到:“在平息广西的叛乱后,我们可望继续向东北进军、直捣敌人的心脏”。他还充满信心的写道:“统一全中国并非一个非常艰苦的任务”。在信的最后,他再次提醒孙中山不要轻信陈炯明。
孙中山并未重视蒋介石的这封信。蒋介石没有参加广西战役,6月14日他母亲去世,他立即赶了回去,一直呆到11月他母亲安葬完毕。这期间,他除了几次返回广东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溪口,孙中山未出席葬礼,但他为蒋太夫人写了一篇感人的悼文,并在葬礼上由人代读。
正如蒋所判断的那样,陈炯明开始背叛革命。1922年3月21日,粤军高级军官、蒋介石的朋友邓铿被暗杀。陈炯明涉嫌很深,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指控他。陈炯明有很大的可能暗杀邓铿,因为邓铿非常忠心于孙中山。陈炯明计划排挤或除掉孙中山周围的高级军官,使其孤立无援;然后他再逼迫孙中山推迟甚至放弃北伐计划。
蒋介石强烈要求孙中山将他的部队秘密开进广州,重建其大元帅的权威,然后清除广西残余桂军,最后出征北伐。
4月,孙中山的部队开到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