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页)
备放弃原定计划。
12月5日,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开会,美国李海上将、金上将、马歇尔上将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缓反攻缅甸的种种危害。英国空军总司令波特尔发言说:如果中国拒绝出兵进攻缅北,那么就减少空运对华援助物资。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反驳道:为协助中国防守昆明基地,空运物资还需要增加'注:《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第700~703页。'。罗斯福表示在蒋介石离开开罗时,他曾向蒋许诺: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与登陆安德曼岛同时进行。如果苏联不按时履行诺言,那我们就会既丧失中国人的支持,又没有得到苏联的帮助。但是丘吉尔仍然坚持认为:影响中国继续作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能够从空运中得到多少物资,而不是是否实行水陆夹攻缅甸。根据英国军方计算,太平洋、印度洋英美海军登陆艇不够攻打缅甸两栖作战之用,组织运送南缅作战的部队需要的船只和登陆艇将会对“霸王”计划起不利的作用'注:同上,第254页。'。此外,据蒙巴顿的报告,南缅登陆作战需要的兵力大大超过了开罗会议时的估计,建议延缓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把它放在雨季之后再考虑。出于对影响“霸王”计划的担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罗斯福最终同意取消“海盗”计划,双方决定:“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应用于太平洋”'注:同上,第766页。'。
会后,罗斯福、丘吉尔电告斯大林:“我们已经缩小了原定在3月份在孟加拉湾进行的作战的规模。以便有可能增加进攻法国南部用的登陆工具”'注:苏联外交部《1941~194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14页。'。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们终于说服罗斯福总统收回他对缅甸战役的诺言”'注:约翰·莫尔顿·布卢姆:《战争年代1941~1945》(JohnMortonBlum:Yearsofwar1941~1945)波士顿1967年版第111页。'。12月5日晚,罗斯福将英美的决定电告蒋介石,至此,从1943年初美中英反复商议的南北反攻缅北计划化为子虚乌有。
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不能同意取消或延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国战区经济的困难比军事上的困难更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支持六个月。德黑兰公报表示:“同盟国将集中全力打击德国,日军必将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问题。深知阁下为一现实主义者,敢掬诚奉告”'注:罗曼纳斯·森德兰:《史迪威指挥权问题》华盛顿1956年(Sti1well‘smandProblem’s)第74~75页。',蒋介石要求为了表示美国真正关心中国,美国应立即宣布贷款10亿美元给中国,以解除中国经济的困境,增强作战能力,并从1944年春季起,将中国空军和美国驻华空军飞机增加原议数量的一倍。同时从驼峰航线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2万吨。12月17日,蒋介石和史迪威商谈以后,又致电罗斯福接受延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重申,在1944年,中国单独进攻北缅打通滇缅路的希望很小,恳请美方同意以前提出的财政援助以及增加空军和空运力量的要求,这样才能消除中国战场的危机。
从卡萨布兰卡会议直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盟国之间反复研讨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同时又不断重复这一计划。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美英中三国的主要利益之所在不同,在英美海军取消海上登陆,以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情况下,中国不愿轻易单独出兵攻打缅北战役,是合乎一般情理的。中国为了实施盟国商定的计划,组建了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并且与美国合作,进行了认真的集结和整训,说明中国贯彻盟国的战略是有诚意的。十分明显,缅甸战役迟迟未能进行,责任显然不在中国方面。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来考察,反攻缅甸战略计划的变更反映了英美世界战略的变化。1943年的欧洲、北非、地中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出现了根本的转折,使英美对中国战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换言之,中国战场在美国世界战略中的地位已由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下降为辅助性基地。
第四章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
第一节中国驻印军的组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日军截断了滇缅公路,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盟国的空中航路被迫北移,空运变得更加危险和困难。要实现美国亚洲政策,使中国坚持抗战,成为对日海上运输线和本土进行空袭的基地,将来成为反攻日本的跳板,就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