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1/4 页)
他尖锐地提出:
我国城市化主体是农村城市化。多年来我们研究农村经济的时候,始终注意“体制载体”,现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近年来又注意研究农村经济的“经营载体”,总结了“农业产业化”经验。但始终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即城市化方面,研究不够。今天,不仅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发达地区,就连像湖北襄樊这样一些地方,县级城市特别是小城镇的崛起和迅速发展,都已经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趋势了。它们已经为我们在农村城市化方面提供了若干重要启示,现在是需要政策和对策及时跟上的时候了。
艾丰鲜明地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必须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其中,“发展小城镇,从战略看,是中国农村城市化的主体任务;从当前看,是促进农村城市化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突破口”。
他说,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可以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乡镇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需要”、“农业产业化顺利发展的需要”、“节约农村用地、保护耕地的需要”、“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需要”、“扩大我国投资需求的需要”、“全面发展我国第三产业的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全国大市场的需要”、“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需要”。
文末,艾丰再次呼吁:“今天我们提出小城镇的问题,是从经济发展全局提出来的,而且加速小城镇的发展,具备了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条件。”“从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趋势和要求来看,很需要把小城镇问题放在事关全局的重要地位来深化认识,并及时研究和制定相关的政策和对策。”
朱总理读罢艾丰长文后,建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对此进行深入的调研与评估。
桂世镛、魏礼群分别为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正、副主任,他们找了很多人,花了一个多月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写了一个正式的评价报告。
报告说,艾丰同志的文章对我国工农、城镇关系问题,现代化与城市化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不相适应、严重滞后的判断,符合当前实际;对小城镇建设可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八个方面需要的阐述,比较得当;提出把工业与农业、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两篇文章联起做”,把小城镇建设放到经济发展全局来考虑的建议,颇有见地,值得重视。国务院研究室进一步指出,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小城镇发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建议在1999年乃至今后几年的国家发展计划、投资方向和政策指导上,对农村小城镇建设应从全局出发予以统筹考虑,使这件事情逐步落到实处。
小城镇和城市化(2)
艾丰的建议,就此纳入高层决策的总盘子里。
1998年9月17日和18日,《经济日报》在头版连续刊载了艾丰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关于小城镇和城市化问题的对话”。在这篇对话中,艾丰以更为口语化也更为直截了当的语气重申了上述观点。这次“宣传”的效果,为艾丰始料未及。
后来,时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韩长赋告诉艾丰:他与相关部门负责人一齐随###同志到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农村工作,在为总书记准备讲话稿的过程中,###同志说,最近艾丰同志在《经济日报》发表过一篇“对话”,很有参考价值。于是我们见到总书记讲话中有了“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同时,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也是一个大战略”的内容。正值中央全会召开前夕,这一动态引起中外关注。
更令艾丰欣慰的是,1998年10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规模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更快增长。要制定和完善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改革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小城镇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注意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
据说,大会对文件的修改,就是加上了这几行字,其余未动。
艾丰评传
登高疾呼为富人?
第一节指点中国富人前途
“艾丰先生,您怎么能讲出这样不负责任和没有水平的话来呢?以至于我不得不冒着被人耻笑的风险,打肿脸充胖子也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