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4 页)
艾丰的童年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度过的,最紧迫的事情是安全和填饱肚子。解放以后,环境安定了,他有了求学的机会。在北京,他先是读了一家私立小学——惠我小学,念到四年级,高小两年是在公立营房宽街小学读的,初中、高中都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度过。三个学校都没有离开过劳动人民集聚的崇文区。做手工业的父母希望儿子做学徒,帮助家里干活,但因为艾丰太喜欢念书,用不了太大的力气,学习上总能拿第一、第二,后来父母也就作罢了。
在学生时代,艾丰就爱搞社会活动,初中当少先队的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高中当青年团的支部书记、校团委副书记。课余时间,艾丰组织同学搞各种社会活动,请战斗英雄、劳动模范做报告,办剧团、开辩论会、写黑板报、远足……课余精力分配,社会活动占百分之八十,做功课不到百分之二十。
《中国高层智囊》一书曾这样描写艾丰:
这个人,唱歌跳舞,抽烟喝酒,打球开车外带诗朗诵,永远的精力充沛,永远的“侃”兴勃勃。据他自己交代:年轻时演过话剧,与韩善续、赵汝彬、刘锦蓉等著名演员同过台,跳过水兵舞,至今扭起来还方寸不乱,大型联欢会上朗诵过马雅科夫斯基的《苏联护照》……
艾丰回想起上中学时的剧团,余兴未已:“当时的十一中学生剧团非常活跃,有职业演员定期辅导我们,剧团团员经过那个阶段的磨炼,表演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了。后来不少人走上了专业演艺道路,成了知名的优秀演员。像北京人艺的吴桂岭、韩善续、刘锦蓉,青年艺术剧院的赵汝彬、韩影,中央实验话剧院的孙庆荣,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俞立文,等等。他们高中毕业就去学戏剧专业了,我要是当演员,大概也能混个一级演员了!哈哈哈……”
txt小说上传分享
高考露峥嵘
艾丰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应该算是报考大学新闻系,这决定了他一生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
中学时代,艾丰是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不仅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且文科理科门门功课都很优秀。但是,当时对未来走向社会将要干什么职业却是懵懵懂懂,“新闻”究竟是什么在他脑中还是个空白。考什么大学?他越来越茫然了。
一位老师的一次谈话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高三第一学期,一位当时已经有些名气的年轻诗人、作家,名叫侯远帆的语文老师,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问艾丰:“考大学你报什么专业?依你的成绩考上大学不成问题,但是你现在就该定下将来学什么专业!”艾丰如实说:“是考理工科还是文科还没想清楚呢。”侯老师就说:“你就去考新闻系,将来当记者吧,记者可以全国各地跑,写好文章报上登,可以让很多很多人知道你的名字,做长了还可以当作家……”
因为写的作文挺好,经常被语文老师当做范文在班上朗读,艾丰正颇有那么一种“登小山而飘飘然”的感觉,侯老师的这番鼓励更让他热血沸腾,当时艾丰就说:“那行,就考新闻系!”
从此,艾丰天天到图书馆看报纸,准备了一年,然后1957年夏天高考报志愿时直接就选了单独招生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说来也巧,1955年创办的人大新闻系一直只是招调干生,这一年是第一次招高中毕业生)。
但是让艾丰始料不及的是,因为人大新闻系是单独招生,7月1日考试,考不上还可以参加7月15日的全国统考,所以报名的人特别多,北京地区只招4个人,报名的却达到了1200多人!艾丰一到海运仓的考场就有点“傻眼”,黑压压的,满眼全都是人,“哪就选上我了!”,艾丰觉得,看上去人家都比自己强,一种苍凉感油然而生:没希望了!
后来艾丰回忆说:“不抱希望反而好了,反正没希望,考试不紧张了。心情比较轻松,答题都能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了。我和别人的差别就在作文上,因为一轻松我作文做好了,新闻系又特别重视作文,成绩就冒出来了。”
谈到这篇高考作文,艾丰一直津津乐道,并把它作为如何应对高考作文的可以普遍参考的经典。他说,作文分是老师给的,老师为什么会给你高分呢?你得研究一下老师是如何判卷子的。大热的天,把他们圈在一个地方不许出来,一摞一摞卷子放在他们眼前。作文是统一命题的,所以大家写得都是大同小异,判卷子的人看得烦得很。你的作文一开头一定要写好,一定要写得跟别人不一样,让判卷子的老师一打开你的作文就眼前一亮,有新鲜感。开头有了好感,后面即使有一些毛病,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