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页)
�
8 月27日,一野第1 兵团接到进军青海夺取西宁的战斗命令。兵团机关和第2 军在王震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直接率领下,由临夏取循化,过黄河,经甘都、化隆直取西宁;第1 军由贺炳炎和廖汉生率领,从永靖渡黄河,经民和。乐都,沿建水以南山区小道进军西宁。
两路大军犹如两股强大的铁流,形成了钳取西宁的态势。解放青海夺取西宁的历史性大进军,就在这浩浩荡荡的铁流的滚动中开始了。
在夺取西宁途中,解放军遇到的第一个难关就是跨越黄河天险。马步芳在逃跑前,曾指使新编军及反动武装将永靖黄河铁索桥以及所有船只破坏无遗,企图凭借黄河天险阻止解放军向青海前进。
第1 军从永靖出发到达莲花池渡口,汹涌奔流的黄河展现在解放军面前,渡船被马步芳部队烧毁殆尽。想架浮桥,因缺乏必要器材,浮桥架不起来。后从群众中调查得悉,用牛、羊皮筏子可以渡人。莲花池渡口附近的群众,热诚支援解放军北渡,纷纷献出牛、羊皮筏子,还选拔了好水手,并帮助编造筏子,当天就完工了40多只。下午开始试渡,小筏子可以乘四人,大的最多可以乘人到十人。用这种原始工具渡河,速度很慢,但各级领导精心指挥,做到有条不紊,加快了速度,到9 月2 日全军渡河完毕。
当时,第1 军共3 万多人,骡马2op 多匹,还有火炮等各种武器弹药和物资器材。这样一支大军,乘羊皮筏子这种原始的渡河工具,无一人一马损失,顺利、安全地渡过了天险黄河,实为前所未有的创举。第1 军渡过黄河后,经西马营、古现、红水店、平戎驿(今平安驿)向西宁挺进。
与此同时,第2 军第5 师在藏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下,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了三天多时间,就编扎了千余块木排,全师胜利渡过黄河,战胜了黄河天险,战胜了梦想以天险挡住解放军前进道路的敌军,于9 月3 日解放了化隆县甘都地区。在强渡黄河天险中,该师有15位英雄为了各族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生命,与黄河万古长存。
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为了防止已经溃散的青马残部重新集结反扑,不给溃逃的敌人以喘息之机,不使解放青海的历史进程有分秒的延误,第1 军贺炳炎军长、廖汉生政委一方面组织大部队迅速过河,昼夜兼程西进;另一方面抽调军直及第1 、2 、3 师四个骑兵侦察连和九个团侦察排的骑兵班,以及各师侦察科长、各团侦察参谋等共600 余骑兵,组成军的先遣部队,由军侦察科长孙巩带领,披星戴月,轻骑疾进,急趋西宁,查明进军西宁沿途敌情、道路、地形等情况,为解放军解放西宁开辟道路,大部队随后跟进。
由于第1 军党委下定了正确的决心,先遣侦察部队开进十分顺利。青马虽然还有那么一小撮孤臣孽子妄图凭借黄河、大通河构筑工事,焚毁渡船和破坏桥梁。但报来的消息比预料的情况要好:马步芳、马继援父子等先后由西宁乘飞机逃往香港;青马残部在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下,已成为惊弓之鸟,不战自演。西宁部分开明人士及当地群众组成了维持会,自动维持社会治安,看守敌人遗弃的财产,等待解放军接收。
9 月5 日中午,第1 军先锋部队长驱直入,由平安驿乘群众前来迎接的13辆汽车进入西宁,受到各族群众热烈欢迎。
6 日,第1 军主力和第2 军前卫师进入西宁。
高原古城西宁的解放,一举结束了马步芳家族对青海长达40年的罪恶统治,揭开了各族人民当家作主建设新青海的历史新纪元。正如西宁解放时街头一首欢呼诗中所云:“马到青海四十年,人民苦死万万千,解放大军来征剿,顿时拨云见青天。”
为了纪念这一胜利的日子,廖汉生政委特意将自己在这一天出生的二女儿取名“涤青”。
青海是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又是青马统治长达40年之久的地区。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回、汉纠纷,民族隔阂很深。回族人民长期受马步芳欺骗宣传的影响,生恐解放军“杀回灭教‘、”共产共妻“。因此,如何遵守民族政策,取得回族群众对人民解放军的信赖,就成为继续西进能否胜利的大问题。
对此,第2 师党委明确提出了向西宁进军,首先是军事进军,同时也不能忽略宣传队、工作队的作用,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以西北局编发的《回民工作手册》、《回民风俗习惯》为教材,在部队中深入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在这个基础上,师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