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部分(第1/4 页)
曹操立即将栾氏推开,披衣而起。风情被立即丢到了脑后,脸上一派严肃。
〃终于来了!〃曹操自言自语的兴奋叫道。
这份迟到的任命让曹操特别兴奋,但在兴奋之余,他觉得应该马上向朝廷,向献帝表示感谢_其实这也是〃公事公办〃所应有的程序。于是曹操走向了书案,提笔写下了一封。
〃表〃中表达了三层意思:一、他曹操始终不忘皇恩,忠于汉室之心不变,二、他以往率军征伐,皆是〃顺天行诛〃,是符合皇上意愿的,三,他自知〃攻无所执〃,愧对〃兴隆之秩〃,如果就这样接受了这份任命,真怕惹世人叽笑_这自然是故作谦辞了。
同样对于袭费亭侯,曹操也发去了一份,这当然是内怀潜喜,外作谦让的一种传统作法,须知几乎所有袭爵的人,都会这样〃上书让封〃的。
按照常规,朝廷又会下第二道〃策命〃,坚持原封、原表。而作为曹操呢,循例又会来第二份〃辞让〃的表章。朝廷和皇帝又须下达第三道〃策命〃,曹操这才可以不用再做作的接受封赏。
这样一来二去,着实费劲,但这都是必须走的程序。曹智身边有贾诩提点着这一切,曹操身边此时也有一位惊天地的谋士出现。他就是郭嘉,郭嘉是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颍川这个地方是人才辈出之地,为各路英豪出谋划策的谋士; 十之六七出于此地。曹操帐下谋士就有许多出自哪里,而无疑郭嘉是曹操人身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颍川人。
“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
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可惜身先丧,中原栋梁倾。”
这是后世对郭嘉一生的评价,郭嘉也的确没有辱没这些评价。曹操接下来的统一中国北方,在曹操先后剿灭吕布、袁绍及其余部的战斗中;郭嘉居功至伟,立下了不世功勋。郭嘉在曹操集团中的重要地位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甚至可以将曹操的戎马生涯按郭嘉之死分为前后两部分。郭嘉生前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郭嘉死后; 曹操除在西北与马腾、韩遂等草寇型军阀的战争中取得一些战绩外,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直到208年赤壁之战后,更留下一个天下三分的无奈结局。这样一个能在史书上划分历史的人,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现代世称之“鬼才”之名就一点不为过了。
三国争雄; 英雄辈出。对于各路英雄来说; 拥有高明的谋士至关重要。众所周知; 诸葛亮一出山; 刘备就时来运转; 从寄人篱下的狼狈状态开始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了一方基业。与之相反; 曹操集团却因为一个人的早逝而开始走下坡路; 并最终导致曹操统一中国的理想没能实现。***曾对此人大为赞赏; 称赞他“ 才识超群; 足智多谋; 出谋划策; 功绩卓著。”他;就是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郭嘉。
郭嘉是荀彧举荐的,曹操在第二次东征徐州时,写信给荀彧; 让他给推荐一位可以接替他的的谋士。此时的荀彧正被曹操安排留守兖州老巢鄄城,荀彧也知道曹操在第二次东征徐州之时,依然未能约束手下,曹军冲进徐州大地一路烧杀抢掠,甚至连投降徐州军将士的家眷也不放过,奸淫、乱杀之事时有发生。
荀彧是个极其圆滑之人,他非常懂得揣摩曹操的心理。他知道此时自己苦劝曹操约束部下,肯定忠言逆耳,于是; 荀彧就决定利用此次机会向曹操举荐一个能言善辩的好友,或许曹操也自感需要有人来提点、约束一下自己。而这个荀彧在袁绍帐下时就认识的好友郭嘉,正是这样一个人。于是,荀彧义不容辞的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
郭嘉时年二十八岁,他长得清瘦俊朗; 又有一双清澈深邃的眼睛。少年时代的郭嘉就展露出非凡的智慧; 他喜欢与长者交谈; 往往有独到的见解; 常使长者们自愧不如。一次; 一个外地来的术士见到小郭嘉; 大为惊叹; 称此男孩是姜子牙太公转世。从此; 郭嘉就有了一个绰号——“ 小太公” 。光阴往荐; 饱读诗书的郭嘉转眼长大成人。这位“ 小太公” 自信而清高; 喜欢无拘无束; 交友非常挑剔; 只与心目中的仁人志士来往。但他待朋友非常真诚、热情; 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畅谈。
郭嘉二十二岁的时候; 在朋友田丰等人的鼓动下; 投奔到袁绍帐下。他在实力较强的袁绍军中出谋划策,应该是当时一个看似正确的选着,袁绍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