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1/4 页)
而论阴阳,天地之气,始于洪荒,相生相克,若诸神在天为阳,则魔侯在地为阴,要结两仪之阵,还需一人以清抑浊,与姜世离彼此呼应,不致动摇,而遭反噬。
众人嗟叹,自忖不如,今日之前,或可大言不惭,逞作英雄,而亲眼得睹,那火云连天,辉煌霸道,不可一世之态,焉敢口出狂言,自恃强横。
惟一人道:“列阵。”
却是长老携夏侯瑾轩至此,后者按捺不住,三步并两步奔向姜世离。
众皆愕然,及出声喝止,忽而烈焰一闪,竟裹住夏侯瑾轩,一一舔舐,姜世离眉心一蹙,那魔火便虚虚散开,全无灼烧。
夏侯瑾轩不觉异样,诸人却心生怪诞,面面相觑,毕竟生死攸关,无暇他想,与长老共商布阵一事,长老道:
“此事老夫在责,两仪阵眼,便有老夫坐镇罢。”
圣山之灵,与天地同受,一身清气至阳至纯,适当不过,目下却是两难,一则结界时损耗,再者风山伤损,与他息息相关,为救夏侯瑾轩二人,又殚精竭虑,看似无碍,其实勉强施为,不复矍铄。
众人中,未知详由者,纷纷道好,亦有不妥之声,一时哗然,夏侯瑾轩忧心姜世离,耳闻争执,不免气苦,却知长老乃村中镇守,不容闪失,于姜世离,众人设法至今,亦仁至义尽,听天由命,于他,却是两般心境,怎可放手。
姜世离盘膝正坐,身形微颤,盖因意识昏沉,难以收束,方才漏出一丝痛色,烙在眉心,成一刻痕,不得舒展。
夏侯瑾轩亦蹙眉,却可笑可叹,便是一种神情,又如何感同身受?
他望着姜世离,视线落在一双手上,或曾见它决然,刀枪剑戟,一力承担,亦曾见它沧桑,矢志守护,至死不悔,这样一双手,生杀予夺,却脉脉温情,是力量与希望,亦是苦痛与枷锁,纵然甘之如饴。
“长老还请三思,毕竟有法可循——”
“此言差矣!救人水火,岂容拖得!”
“敌暗我明,诸事蹊跷,百姓堪忧,务以大局为重。”
“他系魔祖后裔,倘若万一,兽族必不罢休!”
……
那争论不休,各执一词,夏侯瑾轩咬牙,十指成拳,脑中一幕,是蜀山天宫,修道之士无奈罢手,致一人含冤莫白,有口难辩,二十年白驹过隙,又重蹈覆辙,眼睁睁看他生死两难?
不能,他不许。
夏侯瑾轩一声厉斥,怒而道:
“诸位莫再多言,我二人自知轻重,瑾轩不才,修得地仙之体,若得长老助益,或可支撑一二,这阵眼,便由我来罢!”
他救不了姜承,任他千夫所指,帮不了姜世离,凭他独木难支,还曾壮语,若为半魔安身,夏侯必来襄助,岂知天意弄人,一去五年杳无音信,再见拔刀相向。
二十年,他欠他一个承诺。
连日来,夏侯瑾轩每度自思,以姜世离目下,如何一再拖得,险中求胜?
是不甘。
魔君尚有一愿,若亲族安好,方可罢休,便是此念叫他屡屡支撑,纵然两败俱伤,亦要活下去,刀山火海,红莲阿鼻,何曾畏惧。
夏侯瑾轩惨然,他深恨无力,而天道公允,竟是如此因果,这一次定要帮他,得证一个完满。
**
所谓两仪阵,有阴阳阵眼,四方风雷水火,为四象,中天人镇守,盖因女娲抟土造人,是故人身属土,介时清浊各具,五灵相循,引天地人三才,则返本归元,指日可待。
入阵后,众人传功夏侯瑾轩,阴阳交替,传于姜世离,再由后者传回,经夏侯瑾轩轮转,复归众人,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循环周天,直至天人相合,秉天地之气而生,方可见效。
此举风险极大,一旦入阵,不可抽身,否则祸及他人,再者姜世离功法强横,常人不及,目下身世离却,一身魔息无所适从,难以制衡,稍有差池,则夏侯瑾轩受反噬之苦,而姜世离经脉逆行,恐爆体危亡,不容轻忽。
为保万全,乃以紫晶之力,架设屏障,此晶上古传承,负兽祖血脉,与蚩尤溯出同源,二者呼应,收慑魔君气息,佐以夏侯瑾轩相助,未尝不可有奇迹。
夏侯瑾轩正色道:
“如此,有劳众长老。”
众皆宽慰道:
“瑾轩放心,定可成功。”
又闻长老慨叹道:
“未知天意如何,瑾轩仍要一搏?”
夏侯瑾轩听他话中深意,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