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第1/4 页)
下朝后; 朱祐樘果不其然听闻; 周太皇太后将王太后与皇后都留在了仁寿宫。他回坤宁宫换了一身常服; 不紧不慢地赶了过去。甫进去给周太皇太后问安; 便听她笑道:“皇帝,听说有人奏请采选宫妃?朝中商议得如何了?照我说,还用得着商议么?后宫如今实在是太过空旷了; 多几个人热闹热闹也是好的。”
“祖母,昨日孙儿刚命他们商议此事,他们都觉得采选宫妃须得延缓些时日。”朱祐樘道,不着痕迹地望了皇后一眼。皇后给他行礼后便侧坐在旁边,低眉垂眼,脸上带着礼节性的笑容。他不仅完全瞧不出她的情绪如何; 更看不透她的所思所想。
“延缓?!为何要延缓?!”周太皇太后很是惊讶,皱眉道,“我都已经将你母后和你媳妇叫来商量细节了。只等你明发敕旨; 或者我和你母后发懿旨,便可派戴义出宫采选。这下可好,难道让我白欢喜一场不成?”
“祖母息怒,孙儿觉得,他们所言也未必没有道理。而且,说实话,孙儿这一段时日也没有甚么兴致采选。”朱祐樘道,命萧敬将今日早朝时礼部尚书所言的几条理由大致重复一遍。虽说这大都是谢迁昨天奏折里的内容,但他可不能让祖母因此而记住谢先生,对他产生什么恶感。倒不如说成是群臣商议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一些。
萧敬躬身道:“其一,先帝宾天只有半载,万岁爷虽以日代月守制,但毕竟茂陵尚未修建完成,守制之礼也通常是三年。若是此时采选宫妃,无法给天下万民做出表率,难免会让人质疑万岁爷的德行与孝心。其二,万岁爷正值春秋鼎盛之时,当以朝政社稷为重,当如成汤一般远离声色以保和圣体,当如武王一般行为谨慎严格方能培养圣德。因此,群臣都希望,万岁爷待到祥禫后再采选女子。”
“祖母,若不是父皇驾崩时留下遗旨,令孙儿守制以日代月,孙儿其实想守足三年之孝。唯有如此,才算是身为人子该尽的心意。”朱祐樘轻声接道,“虽没有守孝之名,但孙儿想行守孝之实。”既然他意在守孝,守孝期内须得远离声色,那便自然不可能采选宫妃。
周太皇太后深深地望着他,眼眶已经微微有些红了。她沉默了片刻,方叹道:“好孩子,想不到你竟是这般打算的,倒是我有些心急了。唉,虽说连我都觉得,你大可不必守足三年……但这是你的孝心,我怎么可能拦你呢?”一个孝顺的孙儿总比一头白眼狼更招人喜爱,也更令她觉得心中安稳。
“祖母算是答允了?”朱祐樘抬起眼。
“自然是答应了。”周太皇太后嗔道,“你想尽孝,谁会拦着你不成?”说着,她看向王太后与张清皎:“你们说,是也不是?方才我说的那些,便等一两年再仔细商议罢。这两年,你们婆媳也可松快松快。”
“母后,咱们如今事事替他们打算,不过是因着觉得他们两人年轻,许多事都想得不周全而已。等再过些年头,他们自会将前朝后宫的事都处理妥当。母后与我只管享清福就是了,哪里还需要替他们操心呢?”王太后笑道,目光温和。
闻言,周太皇太后眯起眼,瞥了瞥坐在旁边垂首微笑的皇后:“若是能过着只享清福的日子,谁又想每时每刻都费心思呢?我巴不得每天只需含饴弄孙,抱着孙儿孙女与曾孙,逗他们顽耍呢。”
如此,宫廷里的水花和波澜同样被强行压制下来。自此刻开始,没有人会再提起郭镛这封奏折,也没有人会提起郭镛这个人。不过,东厂对于此人的调查才刚刚开始,而皇帝陛下也将这个名字默默地记在了心底的小账本里。
************
不久,帝后便告退离开了仁寿宫。回到坤宁宫后,朱祐樘却并没有急着去乾清宫,而是牵着张清皎坐在了东次间的软榻上。他给萧敬与何鼎使了个眼色,他们便无声无息地将所有侍奉的女官以及宫女太监都带了出去。瞬息之间,偌大的坤宁宫内便只剩下帝后二人。
酝酿了片刻后,皇帝陛下终于选择了第一个问题:“皇后,祖母召见你的事,你怎么不与我说?反而独自一人生着闷气?”
“万岁爷多虑了,臣妾并没有生闷气。”皇后娘娘答道,微微抬起眸,“祖母召见臣妾,让臣妾负责采选之事,也是在情理之中。只是臣妾从未处理过此事,所以当时有些烦恼该如何行事罢了。倒是不知道,竟让万岁爷生出了误解,都是臣妾的不是。”
朱祐樘静静地望着她,仿佛想从她依旧不动声色的脸上寻出她真正的情绪。他有些不明白,为何他都已经这样直白地问了,她怎么依然不愿意表露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