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1/4 页)
不过短短几日之间,谕旨便借由官府与里长耆老传遍了京畿地区。朱祐樘派出了司礼监里的覃敬负责此事,仁寿宫周太皇太后与慈寿宫王太后也各挑了一位女官从旁协助。采选宫人与采选宫妃不同; 无须经过层层选拔,一次初选一次复选便足矣,而初选的程序几乎与采选宫妃没有甚么区别。
此时的京师亦有几分人心惶惶之意,嫁娶喜事骤然增多。明明几乎每日都能听见喜乐奏响,但送亲迎亲者皆是行色匆匆的模样,竟是一丝喜气也难以见着; 与往日的轻松喜庆之状全然不同。
不少言官目睹了民间百姓的反应,无不有些懊悔怎么没有帮着皇帝陛下驳回周太皇太后的意思。原本他们以为,能将周太皇太后所要求的采选五百人降为三百五十人; 便已经是一种胜利了。但如今看来,不采选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胜利。
不过,采选宫人这件事本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周太皇太后的目的并非填补宫人,皇帝的子嗣才是她最关注的,因此坚持己见亦是很有底气。文武众臣也都很关注皇帝陛下的龙嗣问题,根本不可能严词反对这回的采选之事。能不断地与仁寿宫周旋,坚持降下人数,他们便认为自个儿已经尽到了责任。
张鹤龄遥遥望着又一队送亲者吹吹打打地抬着花轿匆匆走过,眉头紧紧地攒了起来。坐在他身边的张延龄趴在马车的窗前,好奇地往外张望着:“哥哥,怎么这些人都没有什么笑脸?不是在办喜事么?”
“不是真心想嫁,也不是真心想娶,这样的喜事自然没有甚么可高兴的。”张鹤龄道,听见远远传来的唢呐声,心里不知怎地觉得格外烦躁。于是,他立刻将张延龄按了下来:“没有甚么稀奇的,这两天你遇到的送亲队还少么?”
“太多了也很稀奇呀!”张延龄眨着眼睛道,挣扎着还想趴回去继续看,“这几天都是良辰吉日么?怎么大家都挑这几天办婚事?”
“若是不赶紧趁着这些天成婚,也许新娘以后就别想嫁人了,都进宫去了。”张鹤龄简单粗暴地解释完,眯了眯眼睛,“明天咱们去一趟坤宁宫,给姐姐问安。”
他们兄弟俩虽然天天入宫,但也并非每日都会去坤宁宫。毕竟他们进宫是来当伴读的,而不是来陪伴自家姐姐的。故而,他们也只是隔三差五才会去见姐姐一回。却没想到,不过是几天不见,宫里便折腾出了一件这样的大事,简直都快要让他控制不住情绪了。
呵,谕旨里倒是说得好听,只提放归者众多,所以须得采选宫人添补空缺。可常常来往宫中的人谁不知道呢?就算放归了一千五百宫人,宫里主子们的生活依旧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采选这些宫人,添补的不是干活的空缺,而是后宫的空缺!毕竟,总有人见不得东西六宫空空如也,也总有人见不得姐夫与姐姐相濡以沫!
至于说皇嗣的问题,张鹤龄觉得完全不是问题。他们家惯常便是如此,爹娘生养他们姐弟三人不容易,姑父姑母生养表姐表兄三人也不容易。姐夫和姐姐都年轻着呢,身体也好着呢。只需再耐心等个一两年,小外甥指不定就来了,又何须如此火烧火燎的焦急呢?
张延龄年纪小,丝毫不知此事的严重性,闻言欢欢喜喜地点点头:“哥哥,皇八子说,最近姐夫和姐姐会着人造冰场。我们要是回家得晚些,就能随着他们一起去冰场里顽。等冰场造好之后,咱们也去试试呗!”他还没在冰场上顽过呢,光是听皇八子说起来,就觉得一定很有趣了。
看着满脑子都是游戏和顽耍的傻弟弟,张鹤龄不由得长叹一声,心底忽然生出了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孤独之感。这时候的他丝毫也不曾想到,自己当年虽然不傻,却熊得无法无天,自家姐姐的心情只会比他更加复杂。
回到张府后,兄弟俩刚踏进门,金氏便满脸焦急地迎了上来:“鹤哥儿,延哥儿,今天去见你们姐姐了么?”
张延龄摇了摇头:“哥哥说明天去给姐姐问安。”
“明天……”金氏急得额头都出了一层薄汗,“明天你们可得仔细问清楚,采选宫人这件事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今天去参加宴席,听人说这是太皇太后娘娘的意思,应该是不满你姐姐还没有传出好消息,想给万岁爷身边塞人呢!”
张延龄没有听懂,正眨巴着眼睛想问什么是“塞人”,张鹤龄便将他打发下去了。他一步三回头,显然还舍不得走,但见哥哥的神色有些严肃,便只得怏怏地回了自己的院子。
直到他离开,张鹤龄才将金氏带到了书房,淡淡地道:“延哥儿年纪小,这种话便别在他跟前说了。而且,方才咱们在内门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