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页)
在石灰窑里听石头说话
在石灰窑里听石头说话
——读唐朝晖《一个人的工厂》
文/许多余
第一次见到石灰窑是在安徽的淮南,一个叫外窑的小镇。那时侯我大约8岁,父母在淮南做矿工,暑假把我接了过去。一天我和当地的几个小朋友一起上山采摘野山枣,我一不小心掉进了石灰窑。所幸那个窑里石灰不多,我先是感到一股呛人的味道,接下来眼前一片素白,便什么也看不见了,我不敢睁眼,像个盲人凭着感觉寻着光亮走去。有几次我的头碰在窑壁上,但恐惧让我忘记了疼痛…。。直到我听到伙伴们大声呼喊我的名字:许多余!许多余!几只细嫩的小手在我的身上拍打,我知道石灰只是跟我开了个玩笑。
读唐朝晖的长篇散文集《一个人的工厂》,让我对石灰和石灰窑有了新的认识。作者作为一个石灰窑里的工人,在长期与石头、石灰打交道的过程中,有许多刻骨铭心的体验。
我们在自然中所见到的石头是坚硬的,他的自然形状和天然的冰冷总给人一种死亡的尸体的阴森。面对巨大的石块,惊险的悬崖峭壁,我们惊叹于自然的造化,惊叹于上帝之手的巧夺天工。而让青灰色或者清黑色的石头变色,除了煅烧,我们别无它法。
你见过石头燃烧吗?当生命逐渐失去重量,轻,更轻,本质的坚硬即将消失,这过程是多么激动人心啊!石头燃烧的过程是生命本质蜕变生命消亡的过程。钢铁的利爪由人遥控着,它抓起一块块石头,把它们扔进阴暗狭小的石灰窑里,它们在拥挤的空间里相互碰撞、挤压,最终接受人为改造和火葬的命运。
作者通过通红的火焰看到各色的石头在缓慢燃烧,听到霹雳吧嗒的脆弱然而尖利的爆破声,感受到生命的沉重和虚渺、脆弱和坚强。而死亡的临近让人不得不产生超脱生命的冥想——灵魂的力量——我们对于灵魂的认知一直停留在肤浅到让人可笑的程度。
在大型石灰窑里,一切都是平等的,这样一个时刻都充斥着“葬礼”的激烈的声音世界里,作者在石头煅烧的工厂里,感受到粗野的崇高和人性深处的豪迈。“我像一条鱼,每天游荡在声音的大海里,感受着钢铁的声音。在生产厂房里;电与铁的声音淹没了其余所有的声音。被很多人争夺的所谓的话语权,在这里,变成了人的声音、植物的声音被钢铁彻底取消,只有生产的声音。”
人的灵巧和智慧改变了石头单纯的属性,而石头的坚硬又巧妙地隐射着人的生命的脆弱,“一根摇晃的绳子,一堵垂直的墙,一根单行的轨道,一个红色的按扭,一面透明的玻璃,暗示着生命每一个薄弱的环节。”一个恣意改变它物意志和命运的人,也时刻有丧失生命的危险。
是石灰窑里的石头告诉我们:生命只有坚硬和柔软两种力量。它们对抗,相互撕杀,两败俱伤。你看见石头被煅烧后放入水中的情景吗?那激烈的喘息声,那从水中窜出来的一串串粘稠的气泡,是对生命意志被改变之后,最后的抗拒和独决。
然而它们最终会被涂抹在墙壁上,阳光直射,空气汹涌,它们的灵魂即将回归。正如我们的生命一样,永远不会消亡。
在苦难中微笑
在苦难中微笑
文/仲利民
阅读青年作家唐朝晖的《一个人的工厂》,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乡村少年,在一片苦难中对着未来微笑,虽然他面对那个环境,感到茫然、无措,然而,他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希冀。我是一口气读远了这部长篇自传体小说的,那个高大的石灰窑让我觉得是一艘汪洋大海里的船,书里那些人物乘着这艘船朝自己不可知的未来驶去。这就吻合了我的经历与经验。
石灰窑高大的烟囱,厂区上方密布的白色粉尘,到处永不停止的轰鸣,巨大的吊车上摇摆的钩子,这些,既是现实的描慕,也是对命运不可捉摸的暗示。把一个少年放进这样一个大工厂里,即使他再努力负责,也是和那些机器一样,“都是工厂里的一个零件”。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还是可以有许多梦想的,读书、学习、写作,期待着能进入《铁合金厂报》做编辑,虽然明知这个梦想难以实现,仍然毫不犹豫地朝自己渴望的方向奔去。为了获得安静的学习空间,在工友们习惯了打牌、玩乐的生活里,能够始终不移地坚定自己梦想是多么可贵!当工友们在自己的宿舍里不分时段地吵嚷,难以安静的唐朝晖终于忍耐不住了,他用拳头击碎了那个闪亮的灯泡,以示他难以忍耐的愤怒。
在这个石灰窑工厂里,聚集着大批的农村子弟,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