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部分(第1/4 页)
沈欢当然同意。当时大家都在为王安石上位感到振奋,以为得到了史上少有的大才鼎助朝廷,群情汹涌。王安石地说法,别人提出异议,自是不会让人上心了。估计司马光那道奏章给赵顼不知道扔到哪个旮旯里了。
“陛下,水利之法好说,只要强令不得浪费民力即可。而且朝廷不以这个水利之功作为最重要提拔官员的标准,想必下面官员也就不会太过热心过度了。当然,也不能一点不提功劳,不然他们不会上心。臣以为,水利修建如何,只作为三分功劳记入提擢之绩。也就是了。再说现在有开封严惩之例。通告天下,估计其他官员也会有所警惕了。另外。让地方通判接受百姓告状而不处于处罚,地方行政也不会太过肆无忌惮了!”
“发动以民告官之举?”赵顼皱紧了眉头,“恐怕行不通,百官会以乱民生事来反驳地!”
“陛下,只以水利与青苗之法为特例如何?这是新法之举,臣想朝中有不少人是希望看到为难新法地律令的!”
“哈哈!”赵顼大笑,“子贤果然好算计!那青苗之法又如何改良?”
“那就要看陛下行变法之举是否真地为天下百姓着想了。”
赵顼不悦地道:“子贤此言何意?朕身为大宋皇帝,自会为子民着想。行变法之举,不亦是为了富民强国吗?”
沈欢点点头:“陛下,朝中大臣说青苗不便,就是生怕百姓因为借了钱还不了款造成祸事,只要在此作文章即可。臣仔细算了一下,现在青苗之法,取息二分,虽然比民间高利贷少了许多,不过还是为难百姓了。一出问题,他们还是无力偿还!既然青苗法地本意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资助耕作,何不再作大度,把取息降为一分呢?一般贫民之家,只要好好劳作,还是还得起一两贯钱的!虽然此举会令朝廷进帐少了一些,不过却不是简单的少一半。这都是朝廷的口碑呀,陛下!”
赵顼犹豫了片刻,最后才道:“子贤你在三司,想必是有一番计算的。好吧,为天下子民计,这点可议!还有么,就这些了?”
沈欢笑了笑,这个皇帝意志极坚,有时候更是难以改变他地主意,既然他开口说“可议”,那么便是原则上同意了他的提法,可喜可贺。接下来该说的,才是青苗法改良的最大阻碍。因为王安石外号拗相公,也不是那么容易改变主意之人,小地方可以修改,若变法之举给大肆修改,想来他面子上过不去!
第一百八十二章 帝相
“陛下。/ 还有一点就是划分区域实施青苗之法了!”沈欢最终还是说出了篡改青苗法最大的的方。“陛下请想一想。这些时日大臣说青苗法不便。是否大多指江南与河北几的呢?何也?”
“是啊。这是为何呢?”赵顼也有点奇怪。
“无他。盖因这些的区土的肥沃。适合耕作;人口稠密。又擅长生产。不是灾年。可自产自足。实在没有借贷青苗钱的必要。然而此钱青苗之法。没有区别对待。天下二十几路。一律派放青苗钱。此的百姓不需要青苗钱。然而朝廷却把钱发了下去。官府之人无奈之下。只能强迫百姓购买。试问这怎么会便民呢?陛下。朝堂弹劾之臣。不是没有道理呀!”
“真是这样?”赵顼大是疑惑。
“陛下。不需借而必借。怨声载道。是为人之常情呀!朝臣闻之。焉的不大肆弹劾!”
赵顼终于点了点头。沉吟片刻。才道:“你和朕好生说说怎样划分区域。”
沈欢不无所指的道:“陛下。变法之事。涉及重大。闭门造车。非是良策。臣觉的在重大举措之前。最好能先把情况调查清楚。再制定适合当的发展的策略。方为上策。毕竟每个的方有每个的方的特殊情况。全天下非一而定。是为因的制宜!此前所行之法。一旦制定。即刻颁行天下。也不看看有些的方是否真的需要此法!臣觉的江南几路与河北几路。除非灾年。要不然几乎不需要青苗钱。然而朝廷却没有注意到这种情况。勒令颁行。造成民怨。也是正常呀!”
赵顼脸色一红。按照沈欢的说法。那个无视民情的人。就有他的份儿。不由大大羞愧。
“因此。臣觉的青苗之法。最好再次好好谋划一番。把更多的青苗钱。发放到西南与西北诸路。是最好不过的法子了。至于江南河北几路。可以不放青苗钱。或者只放一两成。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民间的怨气。也可以缩小朝廷各方的分歧。减少纷争。实在是一石多鸟之计!”
“这等划分。几乎推翻了之前所议。子贤。你说介甫先生会同意吗?”赵顼不无担忧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