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页)
,组织上安排他离职去青岛休养。这样,张仁初就离开了他战斗和生活了多年的老部队,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住进军委疗养院(即121疗养院、现在的青岛一疗)。组织和领导的关怀,同志战友的依依惜别之情,都令张仁初感慨万分。此后不久,夫人刘浩也转业来到青岛市人民广播电台,任副台长、后任台长。孩子们也陆续转至青岛上学,一家人终于得以团聚。
在青岛的疗养生活和在部队的紧张的战斗生活有天壤之别,每天上午是医护人员巡视查房,然后是理疗、体疗。冬季在室内洗温水浴及游泳,夏季则到海水浴场接受大自然的恩赐。在蓝天、碧海、阳光、沙滩的环抱中,使张仁初的身心得到放松,通过积极治疗,伤病逐渐恢复。
在疗养期间,部队正在实行军衔制,大家都在进行总结写自传,张仁初也写好了自传,准备接受组织上的审核检验。对于能授什么军衔的问题,张仁初也有冷静客观的考虑。他曾谦虚的对家人和周围的同志讲:“我能授个少将就行了,某某同志水平高可能会授中将。”当他后来知道将被授予中将军衔时,组织上的信任和关怀使他深受感动。
1955年9月,张仁初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同时,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在北京怀仁堂举行的隆重授衔仪式上,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握着他的手说:“你就是攻打腊子口的张仁初营长吧,这一仗打的好,谢谢你!”
张仁初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他心中波涛汹涌,是毛泽东和共产党使他从一个放牛娃成长为一名将军。
在青岛疗养期间,张仁初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经常参加会议,参政议政。张仁初还为培养祖国下一代尽心尽力,他经常应邀给中小学生讲战斗故事,对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张仁初因病未能去南京军事学院学习,组织上特地给他选派了一名文化教员来帮助他学习文化,以便今后更好地为党工作。
1962年7月,张仁初被任命为济南市军区副司令员,先后分管过民兵、后勤、作战等工作。无论分管哪项工作,他都像战争年代一样,坚决服从组织的安排,努力完成党赋予的任务。工作中,他勤勤恳恳,勇于负责,实事求是,雷厉风行,他经常深入部队,深入基层,具体检查指导工作,及时解决部队建设的重大问题。他跑遍了全区的每个农场和医院,经常深入沿海岛屿和哨所。他每到一处,总是人未到,声先至,他那洪亮的湖北口语,风趣的话语使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和大家的距离即刻也拉近了。他挥舞镰刀和官兵们一起收割麦子,他手把手教民兵演练射击动作;他在连队和干部战士谈笑风生,他到医院和医生护士亲切交谈。他协助杨得志司令员抓好山东民兵建设。在1963年全国民兵大比武中成为典范,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现场观看表演,称赞“山东的民兵工作搞的好!”
他处处维护军区党委的集体领导,维护党委一班人的团结,坚决执行党委的决议,从不打折扣。他尊重领导及时请示汇报工作,他把杨得志司令员和袁升平政委比做正副班长,常说:“要按正副班长的意见办。”处处支持领导工作,并努力完成好党委及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他能以普通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经常参加机关党组织生活,每月亲自向党小组长交纳党费,外出时间长了,他都事先向支部或小组长打招呼。军区作战部副部长冯文贡、情报部部长齐德华,都当过他的党小组长,他们说:“张副司令员组织观念很强,只要不出发,工作再忙也要参加组织生活。”文化大革命中,他一如既往的维护党委的领导,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和激烈的运动中,他始终坚信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历经战争考验的人民军队是保卫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他坚信为了建立新中国,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冲杀出来的那些老领导、老战友对革命是赤胆忠心的。在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中,对于党委分配给他的各项工作,困难再大,他也从来不讲价钱,不借故退缩。他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承担风险,敢于面对重大的转折,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了所谓破“四旧”,戴高帽、游街示重的过火行动。有一次,一个群众组织的一些人做了一顶高帽子,来到军区要给一位军区领导戴,张仁初闻讯后,挺身而出,微笑着对情绪激动的群众做说服工作,他说:“你们不要喊啰,那位领导外出执行任务,不在家,你们有什么意见留下来。。。。。。你们还是回去吧。。。。。。”他看到群众还在坚持,就风趣的说:“工作是集体负责,你们一定要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