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1/4 页)
宁芳应下,余大夫谢赏走了。
孟大夫人也跟着要走。
大夫说过,屋里最好少留人,有利于伤口愈合。
那边程岭醒了也是不愿屋里太多人,嫌气闷,所以这观念她如今倒是接受了。
只不放心的伸手比了个鸡蛋大小的圈,“给三郎的冰沙记得要少些,最多就这么些,可不许贪凉。”
看宁芳乖巧点头,她才起身,“你们说着话,我先回去了。”
她已经预感到他们有正事要谈了。自己又帮不上忙,若胡乱出主意只怕还惹人笑话,不如回避。
可宁芳却道,“嫂子留步,我今儿听说了一件事,恐怕得当面跟你说一声。”
孟大夫人愣了,“什么事要跟我说?”
宁芳道,“是跟嫂子娘家,孟家有关的事。”
相国寺的普照方丈是个仗义之人,前些天忽地听来进香的香客说起件恶事,可是把老和尚气得不轻。
不过老和尚活了大半辈子,且能做到一寺的方丈,并不是鲁莽之人。
听了这一面之辞,他又命弟子去探查了一番,弄明白了前因后果,这才找上宁芳。
“……事情起因倒是简单,无非是几个年轻人斗气。可斗气的几个年轻人家境皆算不俗,就落下话柄了。又千不该万不该,打着咱家的名头招摇。如今既闹得连普照方丈都知道了,只怕朝中知道的人不少。暂且没有发难,只怕是在等待时机,若咱们不早做应对,只怕到时便有机会让皇上收拾英王府了。”
听宁芳简单明了的讲解了原委,孟大夫人已经气得眼泪都掉下来了。
“他们,他们怎么能这么混账!”
她的娘家,原只是乡间富农。并无诗书传家,也没有特别多的见识,却勤俭持家,积攒下大把的粮食。
在大梁开国时,太祖带兵进京前,正好路过孟氏老家。
在半强迫的情况下,孟家捐出了这批粮食,为太祖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太祖也为了名声,算了孟家一个从龙之功,赏了个官位。
虽品级不高,门第不显,孟家先祖却因此混了个官宦世家的门第。
只是祖上的勤奋与俭朴,似乎到她祖父那一辈就用尽了。到她爹那一代,已有败家之相。但有祖父严加管束,倒也还过得。
且幸运的是,孟大夫人的娘家府邸虽然小得多,却就在离英王府隔着两条街的地方。
而她祖父因为擅长对弈,跟程岳三兄弟的亲爹,同样爱下棋的皇室嫡孙程永,成了一对好棋友。
故此,孟大夫人在很小的时候,便认识了程峰,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等二人长大,在婚事上屡屡受挫的程峰,索性就求父母作主,娶了孟大夫人。
但婚后的数年不育,本叫孟家很是抬不起头来。
谁知最后却被查出,程峰程岭兄弟两个在宫中给皇子们做伴读时,曾吃过大量的生葵花籽。
十几岁的少年正是胃口好的时候,对宫女太监都敢吃的小小葵花籽怎么会有戒心?
但他们不知,生葵花籽吃不死人,却会让男子患上不育症。
且,无药可医。
所以民间种过向日葵的人都知道,没成亲没生育过的男娃娃,是绝对不能生吃葵花籽的。
但年少的程峰程岭怎会知道?
要不是后来无意中听个卖葵花籽的老妪说起这个忌讳,程家两兄弟恐怕到死,都不知道二人无子的问题出在哪里。
可知道时,已经无法挽回了。
那时,程永的嫡妻独孤氏才会拼死,又生了一个孩子。
老天开眼,依旧是个男孩。
但夫妻俩却因为高龄求子,且两个大儿子的被害,在郁郁中早逝。
自此担起家业的程峰自觉对不起妻子,故此对岳家格外照顾。
因岳家实在没出色的人物,又怕自家哪天出事连累到他们,才费了不知多少人情,给妻弟在离原籍不远的地方捐了官职,又置了大片田庄,让孟家衣锦还乡了。
谁知孟家竟是一代不如一代,年轻的子弟们不思进取就算了,还学人家做纨绔。
这回的事,就是他们这些败家子惹出来的。
起先是其中一个孩子过寿,一帮子小兄弟结伴出去玩乐。
少年子弟,跑马驾鹰的,未免就踏伤了禾苗。
有个子弟就显摆道,“区区禾苗,算得了什么?这块地是我家的,尽管放马去吃,踩